的掌握、一半在于腌制。火候方面,经过了摸索和有陈池老人的手表帮助掌握时间,对于何晓军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反而是腌制所要耗费的工夫对他来说,还要费事一些。
烧味的腌制,除了调配味料的难度外,还有腌制的程度、地方的选择、掌握。
味料的调配,在经过了几十炉的实践之后,何晓军才调配出了自己认为满意、而且陈池老人试过也称绝品的味道。
烧味的腌制流程,是要把需要烧烤的原料,先全面用各种调配好的味料腌上一段的时间后,再把原料放在阴凉之处晾十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直到原料干身,才能下炉。
在腌制流程的流程中,那个腌多久、晾到什么程度?也是烧烤成品的关键。腌的时间短了,就不入味;晾得不够干身,烧出来的成色就差。
同样用了多次的实践,何晓军才掌握这门的技巧。
推出了烧味菜之后,何晓军就根据自己工作的情况,把每天腌制原料的时间,定在下午的三时。
在供应商按照何晓军的要求,把明天需求的烧味原料在当天的二点钟送过来之后,何晓军就趁这个餐馆的空档,马上着手做这些东西的收拾和腌制工作。
到每天的下午四时左右,何晓军就把他已经腌制了有一个多小时的烧味原料,挂进了他干摊档时的竹制小屋改建成的晾干房中,经过了一夜的晾干之后,待到了第二天,再根据客户订取的时间,提前把烧味烧好,然后晾凉、包装,放待客人前来提货。
烧味既然已经出名,何晓军当然就趁热打铁,把它当然了“好味道”餐馆的又一系列的招牌菜,扩充到餐馆的饭市与外卖中去。
而餐馆零卖需求的烧味,何晓军则在每天的凌晨出炉一炉,专供早市,下午出炉一炉,用来卖晚市。
多了这个烧味之后,何晓军就少了不少的休息时间。他原来还有的五六个小时左右的不连续休息时间,现在就只剩下了凌晨的两个小时左右,把原来那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都用到了烧味上。
大牛和阿梅她们几人,见到了何晓军这般的拼命,都为他的身体担心,担心他顶不住每天如常的这般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都劝他悠着点干。
陈池老人也劝何晓军别搏得那么尽,说他还年轻,来日方长,如果确实干不来,就减少些的生意量,千万别捱坏了身子。
何晓军因急着筹备去“金山”的旅费与安居的费用,所以,他哪甘心有生意不做?当然就要趁生意兴旺,尽力捞一把,让日后到“金山”时,能轻松一些。
幸好,何晓军坚持练的那个道家的内功,作用在此时显现了出来,每天只要练上一趟,让他就是不睡觉,也能保持充沛的精神和体力。
经过了多次的验证,何晓军已经完全摸清了他练的内功的功效,只要他每天在工作之后,练上一趟需时并不久的内功,就已经足够补充一天工作的能量。
在试验出了内功的功效和没有发现副作用之后,何晓军就更放心、也更一心地扑到了工作中,不分昼夜工作。
推出了烧味的生意之后,随着餐馆的名气越来越大,何晓军趁机再推出了两个重磅的新菜系列,来丰富餐馆的菜式。这两个新菜系列,一个是县城还没有的海鲜系列,一个是在新年摊档食品基础上演化的鱼蛋、肉丸和几种煎酿菜系列。
一鼓作气推出的两个系列多个新品种后,让餐馆的生意和名声都更上了一层楼。再加上新年以来这段时间的表现,更是把“好味道”餐馆推上了县城饮食界的颠峰,让餐馆的风头一时无二,甚至已经盖过了多年来稳坐县城这行业第一把交椅的“陶然居”,大有取而代之的姿势。
第116章 一一六 餐馆那兴旺的生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