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不疾不徐:“取出上锅蒸,一份汤汁勾兑两份清水,香料和调味料我都配好了在那边放着,你按分量加就行。”
“哎好!”
吴贵捞出煮好的母鸡,按照梁十七的吩咐勾兑汤水。
玉食楼的厨子闻言转过头想看看梁十七配的佐料,然后就看到桌上各种葱、姜、桂皮、八角、花椒、茴香、草果……
十来样香料,看得他们眼花缭乱。
这真的是做菜?而不是在按配方抓药?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做菜下料如此讲究的,哪怕之前金膳堂的厨子也没梁十七这般夸张,何况香料一多,味道就容易混杂,想要调和香料之间的平衡,让其相辅相成融合成一种浓香,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
吴贵想都不想,直接把配料都倒进汤锅里,这一幕,让玉食楼的厨子内心五味陈杂。他们当了这么多年的厨子,从来没能像吴贵这样随意撒料。
要是每道菜的调味料都能配好,那他们当厨子岂不是很轻松?
不过也就是想想,厨艺最终还是需要靠自己琢磨,旁人喂到嘴边的饭哪有自己端起碗来吃靠谱。
这厢梁十七也捞出五花肉,炸好的肉颜色枣红油亮,香味四溢。
随后她把肉放在热水里浸泡,这样的猪肉表面会起皱,形成虎纹,非常漂亮。
肉还要泡上一时半刻,梁十七擦了擦手,准备下一道菜:鸳鸯羹。
鸳鸯羹就是翡翠白玉太极羹,只不过先前金膳堂的厨子用的南瓜和青菜,颜色有所差别,要说他做的味道有多好,倒也不尽然,总归是粥羹,吃得是个新鲜,图个吉祥如意。。
旁人都觉得,以梁十七的厨艺,做这道菜是最简单的。
直到他们看到梁十七拿来芋头、排骨、猪肉、干贝、豆腐……
玉食楼的厨子:“……”是他们孤陋寡闻,竟不知做羹要用到这些。
芋头是客来轩自带的食材,排骨和猪肉是用来熬制高汤,汤羹的鲜味全靠这一锅高汤,熬好的高汤连同蒸好的芋头、干贝以及菜叶,要用石磨研磨成细碎的茸,再放锅里慢熬勾芡,如此鸳鸯羹的一半便做好了。
另一半做法大同小异,用打碎的鸡蛋清和嫩豆腐加汤汁勾芡,随后缓缓倒入翡翠羹中。
两者不相融,稍加点缀,便形成一个“太极图”。
在梁十七做翡翠白玉羹的空档,带把肘子已经完全蒸透出锅。
这道菜一上桌,食客差点为此打起来。
成菜如丘,造型别致,再加上诱人的枣红色泽,光是看着便叫人口水飞流三千尺,一筷子下去,肘肉酥烂而不腻、肘皮胶粘,泛着一层淡淡的油光,浓香的酱汁在表皮和肉质纹理上流淌,颤颤巍巍的,放到嘴里,简直是入口即化,令人回味无穷!
一大盘菜很快见了底,底部还有一些酱汁和垫菜,也都被食客拌饭吃了个精光。
每一口都能吃到那浓郁的酱香,这顿饭太值了!
他能再吃三碗!
伙计刚将空盘收拾干净,翡翠白玉羹就端了上来。
带把肘子咸甜味浓,吃过后再尝翡翠白玉羹却不会显得寡淡,反而格外清新爽口,呈现出另一番独特的鲜味。
厨房里。
梁十七在给五花肉切成小块,每一小块再在瘦肉的地方切几刀,方便入味,接着,要炒酱。
豆瓣酱是梁十七自制,跟姜末煸炒后作为腌料,腌制好的五花肉终于到了最后一个步骤:炖。
武火炒菜,文火炖肉。
五花肉得用小火慢慢煨,趁这空档,梁十七端出蒸锅里的母鸡,沥干净汤汁后刷上稀释的面糊,随后下锅油炸,面糊在油锅里迅速凝固,变得酥脆,而鸡肉本身是蒸熟的,只需浇几次热油即可。
葫芦鸡和炸鸡虽然都需要油炸,味道完全不同,葫芦鸡的色泽金黄,皮酥肉嫩,掰开后,轻轻一抽便能做到骨肉分离,与蘸料搭配,或酸甜、或辛咸,都是非常美味的选择。
食客们嚼着酥烂的鸡肉竖起大拇指,要不是骨头不能吃,他们怕是连骨头都能嚼碎了吞下去。
七道菜已经上了五道,食客们吃得连头都不抬,米饭盛了一碗又一碗,自然也没瞧见周邑如坐针毡的模样。
他这会儿想撕了梁十七的心都有。
怪不得叶茹茹同梁十七不对付,上次从石门镇回来后嘴里一直念念叨叨说梁十七这人是不是中了什么邪,以前从来不会下厨,如今却跟变了个人似的,翻手就能做出旁人闻所未闻的菜色。
周邑那时听到这些话还不以为然,而今细想,莫名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难不成,在厨房里做菜的梁十七,真被什么脏东西附身了?
第二百零五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