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能在上月的数额上翻一番。”
梁十七倒是没她这么乐观:“未必,咱们也就是赶上了中秋,等节日过去,百姓便没那么好兴致了。”
王二丫想了想:“话是如此,但是小姐,我们可以继续卖中秋月饼礼盒啊,月饼贵是贵了些,可味道好,款式又新颖,再加上如今天气转凉,即便是点心也能多存放些日子,为此,有不少达官显贵都差遣家中仆人来订单,说是要送礼呢。”
王二丫这话不假,大周朝各大州府县城也都有卖酥皮月饼,可糖、油、牛羊奶等都是贵重物,稍微穷苦的人家怕是连豆沙都难以熬制,哪能做出好吃的月饼来。
至于各大酒楼和点心铺子卖的月饼,不说味道,就说那外形,就跟缩小加胖的烙饼似的,啃一口保证都不会掉渣,更谈不上“酥”,顶多就是个饼,面皮里裹上甜的咸的馅儿,点上往炉子里一烤,热腾腾的月饼便新鲜出炉了。
这种款式的月饼卖了多年,价格并不便宜,味道也谈不上多好。
所以,当梁十七做出来的奶黄、抹茶、白茶、蛋黄、豆沙、香芋、桂花等千奇百怪口味的月饼一经开卖,食客就仿佛打开了新的大门。
再加上崔钰定的价格和那些精致高端的糕点差不多,一盒八个,按包装精细程度卖三到八两不等,比乞巧礼盒都要便宜,尚在食客接受范围内。
如此一来,梁十七带着刘万吴贵二人连夜加工赶制的五百来个月饼,不到一天时间就被哄抢完,尤其是蛋黄酥,卖的特好。
后厨不得不继续加赶制作。
上次乞巧礼盒是客来轩没有准备周全,只定了高价,虽然卖出去回了本也赚到了钱,但客来轩的名声却是没能打出去。
这次不同,崔钰是有备而来,早在半个月前,他便和林阳泽开始商议,从低端客户到高端客户通通都有顾及到。
他们不仅跟杨氏驿邮合作在签收单上印广告宣传,还亲自跑到汉口县同那些老板签下合作条款,力求双赢。
当然,占据签收单版面是要付钱的,亲兄弟明算账。
而为签下合作条款过程中,崔钰如何拍桌子骂人,跟那群老狐狸毫厘必挣也不必再提。
总之,结果很喜人。
壹号食堂的散装豆沙月饼和鲜肉月饼个头小,一口一个,豆沙每个二十文,鲜肉三十文,这价格对普通百姓来说并不便宜,一个月饼能抵得上一顿饭。
梁十七没期待壹号食堂能卖出多少,便两种口味各做了五十个。
谁想,这些月饼居然卖的也不差,稍微有钱的都愿意买个回去尝尝。
还有不少人尝过后回去吆喝炫耀,说得绘声绘色,邻里邻间听了也馋啊,这一传十、十传百的,很快便又吸引来一批人,以至于汉口县那些酒楼老板听后,都急巴巴地跟崔钰直言要求,但凡客来轩有的,他们也必须有!
后来杨鸿云等人才知道,原来,最早那批买月饼的食客,其实是崔钰请来的托。
好在客来轩的月饼味道确实值得称赞,被夸也是名副其实。
但崔钰这一手玩的确实漂亮,以前石门镇汉口县等地的百姓见面打招呼是:“您吃了么?”
如今却是:“您晓得客来轩的月饼不?”
用梁十七的话来说,崔钰总算是跨进了“奸商”的门槛,是个成熟的老板了,知道该怎么让客人心甘情愿主动上门掏钱,而不是在背后苦命追赶着求他们看一眼。
如此大好情势,王二丫觉得不继续卖上三五个月,都对不起崔钰的脚底板磨出的水泡。
但梁十七却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她的意见:“月饼最多卖到月底,不但不能长时间卖,还得减少月饼的数量,从后天起,客来轩每天限量卖,卖完即止,月底便不再出售。”
“为什么呀?”王二丫不明白,急吼吼地问道。
梁十七伸出手指抵开她凑近的脑门,没好气道:“亏你还跟水婵姑娘学了那么久,没半点长进,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懂不懂?同样一道菜再好吃,你愿意天天吃么?要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这样,等这道菜再次出现的时候,他们才会觉得依然新鲜,明白吗?”
王二丫揉着脑门,吐了下舌头嘿嘿直笑:“我脑子笨,不及水婵姐姐聪明,更不及小姐玲珑剔透。”
梁十七恨其不争:“既然知道不及人家,还不多学着点儿,你总不能一辈子都抱着算盘过活,等你年末跟何林成了亲,管的事只会多不会少,水婵姑娘是管事的一把好手,很多地方我也自愧不如,多学学对你没坏处。”
王二丫知道梁十七是为她好,点头如捣蒜,再三保证:“我知错了,以后绝不再偷懒。”
第一百八十七章 月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