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了吗?”龙涵宇偏头望向嘀咕着的女子。
“嗯嗯,记住了。”林梦清连连点头,心里一阵欢畅,有了这些,她离成功又近了一步,这个间谍做得还是蛮合格的。
“想看什么书自己拿吧,书架上都有分类的名号。”龙涵宇坐在了宽大的太师椅上,双手交叉着握在一起,淡淡地说道。
“好。”林梦清也不废话,自己去书架上寻书去了。
一共有六大分类:经、史、子、集、野、术数。
“经”自然是指儒家的典籍(在这里,同样有儒家并且占了重要的位置,跟我国古代很相似),有《白虎通》、《十三书》、《六合》等等,基本上是林梦清没有见过的,里边内容嘛则是与我国的思想典籍大同小异,各有章华。
“史”指的便是历史典籍了,收录了本国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组合成的附属国的史实,里边到底有几分可考究的就只有统治者知晓了。
“子”则是收录了不同时期各家学派的优秀作品,如《怡和》、《荀子》、《庄语》等。
“集”收录的则是古今诗文词赋的著作,分为总集、选集还有别集,都是曾经闻名天下的大家还有现今名声远扬的才子文人所作。
“野”这一块才是真正让林梦清心情一震一喜的,里边都是来自于民间的各类杂书、手记,很多都已经失传了,却可以在这里找到那么珍贵的一本。
“术数”是较为实用到生活中的一大块,里边包罗了山、医、命、相、卜五大分类。
这么一轮走下来,林梦清眼睛豁亮了,真不愧为书房,收罗了如此多的精品,只是简单地翻了几页,林梦清便为里边的语录、说法说折服了,瞧瞧,其实古代人也不是都榆木一样的脑瓜子,里边的精华不比现代人差多少的,不分伯仲也。
走马观花地转悠了这么一圈后,林梦清便安下心来好好地搜寻自己需要的书了。
啧啧,都是精装本,看着华丽丽的,很是珍贵呢。林梦清来到“集”这个书架前,往上边一飘,往右边一瞥,再回转到了左边最下方的精装本上。
“《古诗十九首》,也不知道一不一样。”林梦清手指一拨弄,那本被包装得精美的平本书便被取了下来。
翻开书,看第一首诗,林梦清便震住了。
“我画兰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稠,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烟袅袅绕轻楼。”林梦清深深地凝了凝眉,这不是唐伯虎写给秋香的情诗吗,怎么成了这里的了?看来时空错乱了,不过这个不错,真是老天助她一臂之力呀,一下子就让她看见了这么一首藏头诗,正好可以试一试。
又赶紧找了另一首与爱无关的藏头诗作为引子,使得一切自然一些。
嗯嗯,就这首吧。林梦清找到了诗后,便捧着书卷到了龙涵宇的身旁。
“找到了?”龙涵宇一早就听得了她轻盈的脚步声,也没抬头,低低地说了一句。
林梦清点了点头,瞥见他没有往自己这个方向看,便出言道:“嗯,听说有一类诗叫藏头诗,所以我便去寻了一本,你看,让我找到了。”林梦清晃了晃手中的书,翻开了书页。
“藏头诗是不是这样的?”林梦清指着摊开的书上的右边一首小诗,俏皮地问道。
书上写着:痴情原本似秋风,狂啸西来下碧空。公有深情满怀是,子规声里卷飞红。
“嗯,所谓的藏头诗分为三类。一种是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言所寓之景,而不点破题意,直到结联才点出主题;二是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三是将所说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一般的名声在外的文人都不屑于写这种杂体诗词,因为其来自民间的俗气,而难登大雅之堂,没有被收录到正史、正集里,又因为思想活跃,深得人们的喜爱,被编进了《古诗十九首》里,广为流传。”
龙涵宇耐心地给皱着眉头的林梦清讲解,见她舒展了眉头,勾了勾唇角,浮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原来如此,听你这么一说,是不是这本书里还有许多藏头诗,我怎么没找到,只看到了这一首。”林梦清刚刚清朗起来的脸立刻松松垮垮地耷拉下来了,一副很是挫败的表情。
心里却想,呵呵,你就给姑奶奶认栽吧,既然你倒背如流也没问题,我就顺藤摸瓜了。
“第一首便是藏头诗。”龙涵宇捏了捏她可爱的脸蛋,将书页翻好,递给她看。
“你念给我听。”林梦清一瞧见他翻书,立刻便扭转了身子,故意不对着书页,调皮地央求道,“你念给我听。”
龙涵宇无奈而宠溺地摇了摇头,将诗背了出来:“我画兰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稠,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烟袅袅绕轻楼。”
&n
第123章 所谓的勾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