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种似锦缓缓转头,看着赵吉那般淡然微笑的脸。
      好似在这一刻,她却也觉得,那个男人,不那么让她心底生厌了。
      次日一早。
      赵佶在上朝之前,便已然在心中打定了主意。
      既然那抄家一事,于此刻已经彻底完成了。
      那么在此之后的诸般计划,却还要继续实施下去才行。
      若是不然的话,他又怎能借着这般时局,将朝廷当中的所有奸佞,尽数除去呢?
      可当赵吉坐在龙椅之上,还没等主动挑起这个话茬儿呢。
      便自蔡京身后,同时站出来两位文官。
      异口同声的提起了带兵出征,讨伐水泊梁山之事。
      这不禁也让赵吉的心中,升起了一丝警惕之意。
      在沉吟了小片刻之后,方才满脸好奇的问出了这么一句:
      “杨爱卿、梁爱卿呀。”
      “你们二人本就不是武官,在此刻,却为何非要将这战事,揽在手中呢?”
      “而你们二人,也不是不知道,在此之前无论是童贯还是高俅,可都是有着出征经验的。”
      “可即便如此,也纷纷身陷于水泊梁山之上,做了那背主求荣之事。”
      “既是如此,那你们二位文官,却为何仍敢主动将那领军出征之事,挑在肩上呢?”
      “难道你们二人,就不怕那般结果,也在你们的身上纷纷应验吗?”
      可赵吉的话音刚落,那二人便异口同声道:
      “怕,又怎能不怕?”
      “可是我们二人,既为大宋之臣,理应为大宋分忧。”
      “否则,又跟那些贪图富贵的误国奸臣,有何区别?”
      当赵吉听完这番话之后,顿时就懵了。
      因为即便他想破了脑袋也绝对想不出来,如此二人,今天的这一出,又是在搞什么鬼?
      于是这会儿,便只能顺水推舟般地先行应了下来,且看那二人在此之后,又能给出什么说法来。
      梁师成、杨戬二人一看,赵吉答应了他们俩的要求,顿时面色欣喜一片:
      “多谢官家,给予微臣二人为国立功的机会。”
      “微臣二人必定不辱圣恩,竭尽所能平定水泊梁山之匪患,为国建功,为官家分忧。”
      梁师成的这般言语,当真说的豪气干云。
      如若不是赵吉在很久之前,便已然知晓了梁师成、杨戬二人是个什么货色的话。
      估计这会儿,一准会把那两人当成大大的忠臣。
      虽然现在,再次出兵征讨水泊梁山的计划,算是暂且定下了。
      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又要怎样,却仍旧没有一点儿着落呢。
      于是这会儿,赵吉看着立在御阶之下的杨戬、梁师成二人,沉吟片刻之后,方才缓缓问道:
      “两位爱卿呀,却不止你们二人,在率军平定水泊梁山匪患方面,又有了多少准备呢?”
      “例如:需要集结多少人马,准备多少粮草,派何人领军,何时出战?”
      “又需建造多少战船等?”
      “不知二位爱卿,在心中,又是否有了具体打算?”
      梁师成与杨戬对视了一眼之后,方才满面坚定的来了这么一句:
      “官家,这是自然的。”
      “关于那选将方面,其实在前几日,我便已然与杨大人商议过了。”
      “而在整个过程当中,那杨大人也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意见。”
      “就比如说:那童贯当日征讨三山贼寇的时候,便曾经向青州府方面,借调了好几名勇猛战将。”
      “一者,就是那青州兵马总管,有着霹雳火之称的秦明秦总管。”
      “此人不仅作战之时极为勇猛,性格暴烈至极,而且对咱们大宋朝廷而言,更是忠心耿耿。”
      “其二便是那清风寨的支寨,有着小李广之称的花荣,花之寨。”
      “此将领,不仅马上的枪棒武艺极其精湛,更难得的是,那一手弓箭本事比之想当初的飞将军李广,也不遑多让。”
      “除此之外的一位就是,有着镇三山之称的黄信了。”
      “虽然这位黄将军,在名头上远没有另外两位那般大。”
      “但他,也凭借着是那秦总管徒弟的名头,在应付三山之匪寇的时候,也出力甚巨。”
      “想当初,那童贯正是有这三名大将的从旁辅佐,在扫平三山匪患的时候,方才能打出那般耀眼的成绩来。”
      “所以这次,我便与那杨大人商议了,在出征之时,务必恳请官家将那三位将领调拨过来,助我与那杨大人一同领军,扫平梁山之匪患。”
      “不知官家,意下如何?”
      赵吉面露沉吟之际,既没有当场同意,却也没有摇头否决。
      而是转口,便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二位爱卿呀,除此之外呢?”
      “二位爱卿在领军出征水泊梁山之前,是否也想将他处的将领,也一并调来,助二位爱卿一起出征呢?”
      杨戬听完此言,不禁频频点头:
      “回官家的话,这是自然。”
      “毕竟有了先前的两次大败,我与梁大人在琢磨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不得不慎之又慎。”
      “恰巧微臣在数月之前,便与一位异常勇猛的武将,有过数次见面的机会。”
      “而那位武将给微臣留下的两点印象,使得微臣直至现在,却仍旧忘却不得。”
      “一者是,那位武将的长相,当真就与三国时期的武圣人关羽关云长,好似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皆都是面如重枣,美髯垂胸。”
      “手持一口青龙偃月刀,勇武无双。”
      “其二也是这人,常怀凌霄之志,一心只想为咱们大宋朝建功立业。”
第246章 再征梁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