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的卫生,非常的干净,装修也十分的有特色,看得出来,是用心在营业的,虽然菜品只有一种,但是郑庆阳对周松的厨艺很有信心。
“刚才需要什么材料和怎么走流程,我都和钱先生说了,合作愉快。”郑庆阳站起来,伸出了手。
周松和他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正当郑庆阳准备走出门的时候,突然回头:“不知道能不能再做一碗,我打包带走。没别的意思,我想让领导尝尝,这样,对你们也有好处。”
提着保温盒,郑庆阳最后交代了一句:“做好心理准备。”
“周哥,以你的手艺,咱们必须要做大做强,这样的一个小池子,是困不住您这条龙的。”钱三恭维的说道。
这年头,吃货这么多,周松手艺这么好,没理由不红火啊。
周松点点头,其实他也知道,这样小的门面迟早是没有办法满足自己的需求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小店根本坐不了几个人,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先看看这个外卖怎么说吧,后面我们再想想办法。”
钱三出去转了,周松一个待在地下室,这个钱三说是出去走走,其实就是出去找门路了,不过周松也看得出来,这个钱三对店铺是真的用心了。
拿出那本孤本,周松仔细的研读了起来。
每天,周松翻出自己的繁体字字典,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从中,周松开始有所获益,虽然是文言文的模式,但是至少,周松看得懂了。
脉象。
周松看着新翻译的出来的崭新一篇。
脉象,这个周松知道,在中医中,有望闻问切的说法,这切说的就是把脉,通过了解病人的脉象来对症下药。
在西医里,人家是不相信咱们中医脉象的说法的,这个东西,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旧,他们讲究的是看得到和所谓科学的东西。
但是周松对于老祖宗的本事有十足的信心。
“脉象,指脉搏的形象和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晋朝王叔和《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
“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脉象的种类很多,中医文献常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它与脉搏的频率,节律,呈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都有关联.……”
读着,周松将自己的三根手指搭在自己的另一只手的脉搏上,闭上眼,开始细细的体会,渐渐的,他觉得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他能感受到自己的脉搏,沉稳有力,整个脉管的充盈度也十分的饱满,这种神奇的体会,让周松很是陶醉。
不知不觉的,周松沉浸在了这本孤本当中,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只是开始填充他的脑海。
直到手机铃声响起。
第25章 征服梅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