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嘉兴县里的这两个月,对何心隐的冲击是相当大的,林河和项家联合起来搞的低息农业贷款在何心隐看来乃是善莫大焉的德政,不过当林河为他解释了低息农业贷款执行后的整个计划里,最终项家和他都会得到巨大的利益回报,那来自后世的经济循环概念,则是让何心隐佩服得五体投地。
实际上这个时间段的泰州学派,正处于挣扎求存和壮大的阶段,虽然颜钧是天下闻名的非主流大儒,看似各地都有他的弟子门人,在底层民间声势浩大,但是但凡脑子清醒点的都知道,这种所谓的民间声势浩大根本没个卵用,泰州学派并不受朝廷待见,官员们对于泰州学派也是不怎么喜欢的态度,就连分裂的王学内部,其他几派瞧泰州学派也是不太顺眼的。
颜钧也好,何心隐也好,他们在坚持自己主张的同时,心里面都是迷茫的,他们已经隐隐触碰到了儒学讲道德的无用一面,可是却又无法看穿这件事情的本质,他们所进行的那些社会实验看起来违反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林河这里虽然遮遮掩掩,他自己搞出来的那套理论也是魔改阉割版,但是逻辑性上毫无问题,而且经济先行的思想也很完美地贴合了管子“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那一套理论。
反正咱们不说那些虚的道德,老百姓都快饿死了,你还和他说道德,哪有这样的道理!便是当世那些治理学的大儒,你把他们饿上个三五天的,你看看他们还能不能说什么存天理灭人欲的屁话,估计一碗大米饭就能让他们的节操掉光。
林河大致和颜钧还有何心隐交流的时候,表达的就是这么一个态度,主要还是林河自己的国学水准不过关,没法用彼其娘之的文雅方式来表述自己的理念,于是便用最直白的大白话来说了。
不过好在泰州学派本来就是扎根于民间的学派,对于大白话不但不像传统的读书人那么抵制,甚至还相当喜欢林河的那种做派,毕竟林河学校里所有的教材全都是用大白话写的,看多了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李铁蛋老老实实地排队走进了教室,然后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桌子,虽然他不识字,但是代表自己的数字十七他却是记住了。
何心隐很欣慰地看着那些面带拘谨,又小心翼翼的贫家子弟坐在属于自己的课桌前,泰州学派已经算是出了名的有教无类,他老师颜钧讲学的时候,人最多的时候足有千人,但是却并没有像林河这样成体系的教学。
林河自然是不可能在这个时代搞什么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个时代也不容许这些孩子们能有所谓的童年,哪怕是调皮如陈铁蛋这样的孩子,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便要帮家里干活,拾柴割草搞卫生,样样都要做,而像何心隐班级里年纪最大的那些十三四岁的少年,已经会下地插秧割稻了。
所以九年的课程被林河压缩到了六年还有特殊的三年速成班,像三年速成班便是针对那些大孩子的,三年以后这些接受了初步教育的少年在这个时代就算是成年人了,他们身上还没有沾染这个时代的陋习,正是最好的第一批初级产业工人。
林河做的一切其实和那些黑心企业主没什么区别,他最后给这些学生的学徒工合同,也不会有什么五险一金,有的只是稳定的工作和比市面上高一些的工食银以及上升通道,而这便已经是碾压这个时代所有所谓的道德大善人的举动了。
何心隐对于林河那一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并不是特别理解,但这并不妨碍他去为之实施,林河写的教学体系放在后世是简陋甚至是可笑的,但是在这个时代,对于何心隐那样纯粹的读书人,却是无法拒绝的珍宝!
当每一个学生都坐好之后,何心隐开始了自己作为班主任的第一堂课,虽然他对于班主任这个称呼很奇怪,也没法从自己知道的古籍上找到出处,但他还是接受了,这接下来的三年,这个班的孩子便全部由他负责了。
何心隐也很想知道,按照林河那种完全摒弃四书五经的教学方式,到底能把这些孩子教成他口中那什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吗!
有时候,何心隐觉得,每次当自己觉得能看透那位林先生的时候,林河却总是能给他意外的惊喜,叫他无所适从,接下来的这三年,他既是老师,也是学生!他真的很想看到林河告诉他的一切都是真的,是可以成功的!
第三百八十一章 陈铁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