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四十四章 山农先生[2/2页]

锦衣豪雄 冰风皇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土重来,张璁曾经做出的改革也都被一一废弃,而嘉靖皇帝也没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或者说这位本性自私的皇帝厌倦了继续和官员们争斗,索性躲进了西苑。
      “李公,赵大人,我说句不当讲的,当年若是张相公能多柄国持政几年,如今局势也不至于崩坏至此。”
      林河亦是叹息着说道,张璁这个嘉靖皇帝最信任的首辅,是被翰林们看不起的杂流官出身,他在首辅的位子锐意改革,得罪的人很多,却来不及培养出一批新的改革派官员,等他死后嘉靖中兴便戛然而止,要知道大明自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以后,真正有胆子去锐意改革的也就嘉靖皇帝一个了,可是即便嘉靖皇帝有改革之意,可是如果手下没有得力的臣子,那所谓的改革也就是镜花水月罢了。
      眼下是嘉靖三十五年,距离嘉靖皇帝驾崩还有十个年头,十年时间看似很长,但其实很快,林河做事情有时候讲究规划长远,有时候又只争朝夕,像是江南织造局,垄断海贸这些事情他都不急,因为按着已有的计划去做,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但是只有涉及科技和程朱理学的意识形态之争,林河却不得不加快脚步,因为他相信只有嘉靖皇帝才有那样的魄力去废除程朱理学,真正改革科举,当然前提是要让嘉靖皇帝看到真正能够取代科举和程朱理学,为朝廷提供忠心且有用的人才。
      要知道嘉靖皇帝当年继位之后,正是杨廷和这些程朱理学派的守旧派官员非要给嘉靖皇帝强行认爹,不准嘉靖皇帝追认亲父兴献王的,所以嘉靖皇帝对于程朱理学可谓是绝无好感的,而心学也正是从嘉靖朝开始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显学的。
      在旁人眼中,林河挑起心学理学之争乃是得罪天下官员的行险举动,可是这大明朝,除了嘉靖皇帝以外,还真没有其他人是林河所畏惧的,甚至于在他看来,嘉靖皇帝见到心学理学之争,只怕更加乐得看到理学被心学按在地上摩擦。
      历史上,嘉靖朝后期,心学一度在民间压倒了理学,但是奈何心学那几位学术上的巨擘如李贽、何心隐这些人,学问是没得说,要论喷子的能力也是能甩得理学那些人十条街,可是却偏偏都是不谙政治,到最后被守旧派官员直接肉体毁灭了。
      这年头你喷谁都可以,但是不要去触碰皇权,李贽何心隐这些人讲学那么多年都没事,为什么到最后却被人抓住了把柄,还不是因为他们的言论涉嫌冒犯皇权,然后就被诬告,下狱处死了。
      所以千万不要低估那些文官的操守,这当了官基本上就和操守两个字无缘了,大明三百年也就出了一个海瑞而已,眼下李贽还在老家读书,何心隐在搞这个时代的社会主义大锅饭,都还没有正式出现在世人面前。
      对林河来说,心学日后那些被朝廷官员们所不容的学宗巨擘,一个个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这些人不擅长政治斗争,一个个玩他们自己那套,迟早会玩死自己,所以他才主动掀起了心学理学之争,别看他现在在嘉兴府名气不小,在嘉靖皇帝那里估摸着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一旦出了嘉兴府,谁认得他林河林惊仙的名字,他若是真派人去请李贽何心隐他们来嘉兴县帮他共谋大事,估摸着没人会鸟他。
      正所谓出名要趁早,林河就是要籍着这次心学理学之争,将自己批判程朱理学和八股的第一人形象散播出去,这样才能吸引李贽何心隐这样的人才,他那所学校才有机会不断扩张变强,那些传统的儒生他是没法用来担当教师重任的。
      “这次心学理学之争,胜负不在输赢,过往心学几位先生也曾往京师讲学,我听赵大人说三年前,山农先生被徐阶邀往灵济宫主会来京觐见天子的官员三百五十人,讲学三日,又邀他与会试举人七百人讲学三日,期间问难四起,山农先生出片语立解,可谓是轰动京师。”
      林河口中的山农先生乃是颜钧,是此时心学里的一位大佬,学问高名声德望也高,嘉靖三十二年在京师讲学确实轰动一时,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完事以后依然回了老家讲学,没能在朝中掀起什么风浪来,而历史上这位到了嘉靖四十五年,反倒是被笃信理学的南都提学耿定向强加“盗卖官船”的罪名诬陷入狱,坐了三年苦窑,而那时候已经贵为大明首辅曾经盛情邀请他去京师讲学而且同为心学中人的徐阶徐阁老却视而不见,要不是这位山农先生有个好徒弟罗汝芳四处奔走营救,这位山农先生估摸是要死在牢里的。

第三百四十四章 山农先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