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的传令兵,两人坐着,林河看得出戚继光此时冷静的外表下隐藏得是一颗有些焦躁的心,和戚继光的交谈多了,林河很清楚戚继光用兵的军事风格是追求堂堂正正地用大势碾压对方,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戚继光手上还没有后来那支无坚不摧的戚家军,所以只要有五成以上的胜算,他就把所有的官军都压上了。
“这一仗即使不打,我们也撑不了多久,整个东南居然没有一支能够堂堂正正和倭寇野战肉搏的官军。”
“河朔兵的军纪太差了,他们若是赶到乍浦,只怕反倒会被倭寇趁机击溃,到时候黎民百姓又要遭一遍兵祸。”
“所以这一仗,我必须要打,只有打赢了,倭寇才会退去。”
“如果打输了,虽然朝廷里有人会保我,但我肯定会被朝廷罢职,但是整个浙江,称得上良将的除了俞大猷,刘恩至他们,还有谁呢?”
“俞大猷很能打仗,我也很佩服他,可是他不会做官,起起落落都多少回了!”
空荡荡的帅帐里,回响着戚继光的声音,他似乎是在说给林河听,又或是在说给自己听。
这个时候,林河才清楚一直看上去镇定自若的戚继光其实身上背负的压力很大,戚继光怕打输这一仗后自己会被罢官免职,而到时候整个浙江恐怕便再没有如他这样的良将能够抵御倭寇了。
“南塘兄,大战当头,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整个东南,能抵御倭寇的无非你和俞将军罢了,总宪大人不是一般文臣,即便你打输了这一仗,总宪大人也绝对会保住你的。”
“更何况,这一仗我看不到我们会输的理由,徐海这伙倭寇内部本就矛盾重重,不过是因为徐海声势最大才聚到一块儿,如今他们屡攻官军大营不下,必定生出嫌隙,这次大军夜袭,那些早有二心的倭寇必然不敢接战,届时会逃遁而走,徐海孤掌难鸣,这场仗他输定了。”
林河掷地有声地说道,他在平湖的时候,曾经和徐渭聊过这几年倭寇和官军的战役,发现官军根本就不曾主动发起过夜袭,仅有的几次大规模大捷,也是用优势兵力围攻倭寇才取得的胜利,俞大猷当年几次被那些文官整下去罢官,便是他不愿轻兵冒进,坚持等待援军抵达取得对倭寇的兵力优势才愿意进击。
换句话说,倭寇也好,徐海也罢,估计他们根本就不会想到戚继光有胆子派遣官军夜袭,这一点从夜不收探查倭寇大营时看到的松懈防备便可见一斑。
“惊仙说得是,我多虑了!”
看着面前英气勃发,目光清冷的少年,戚继光知道自己刚才有些失态了,身为一军主将,他不该那样瞻前顾后,此时此刻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应该放在打赢这一仗。
戚继光再次恢复了他平时的那股锐气,然后他似乎忘了林河还在一旁,开始不断地发号施令起来,军营里所有的火炮被他调集到了一块,单独成军,提前派遣人马运往倭寇大营的侧翼后方。
诸般人马分配完毕,戚继光到时候亲自指挥的中军本阵人马便只剩下了一千五百人,而这样的兵力在林河看来,想要正面攻破倭寇大营似乎有点困难,如果徐海侥幸逃脱,又或者是倭寇里有人能够组织千人以上的反击,戚继光这边全部舍弃了所有的火器,只怕未必能挡得住。
“那些火炮放在我这边中军,也不过是给倭寇制造更大的混乱,可如果是在倭寇大营左后的滩涂地侧翼方向发炮,那些倭寇必定以为是刘将军的水师袭来。”
似乎感受到了林河的疑惑,戚继光充满自信地说道,他军中的火炮并不算很多,而且都是小口径的火炮,就算真的拉到他中军那里,能造成的杀伤也是有限,倒不如拿去作为奇兵使用,给倭寇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万事俱备,如今只差东风了。”
信步走出中军帅帐,戚继光眺望着远方漆黑一片的天空,等待着窝里他们在倭寇大营里依计行事,这时候的官军大营里,剩下的官军士兵们也都极为忐忑不安,这个时候每个人都知道今晚到了该拼命的时候了,打赢了便是荣华富贵,打输了自然万事皆休。
那些将领军官们一个个按着刀剑,面色严肃地等待着来自中军帅帐的命令,这一回他们不但拿出了手下最精锐的家丁,也是亲自和麾下的士兵许诺,打赢这一仗,绝不会克扣朝廷发下来的赏银,他们要的只是打赢这一仗。
三军用命,士气高涨!
林河终于见到了一支被完全鼓舞起战心斗意的大明官军,虽然这是用官位和金钱鼓动起来的,但确实是这个时代最管用的方法。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万事皆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