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窘境确实是一无所知,他还以为嘉兴府这样的鱼米之乡,膏腴之地,每年缴纳赋税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哪里想得到每年的缺口这么多,居然还有积欠。
“沈大人,我这计划虽好,可是也得防止小人作祟,等回了嘉兴府,你可要好生帮忙。”
“那是自然。”
沈科自然明白林河口中的小人作祟,一个自然是本地那些士绅,二来便是官府里的那些小吏,他如今自有一番雄心壮志,林河的那个嘉丝联,也让他看到了嘉兴府日后垄断江南布匹后的前景,至于松江府和苏州府,那关他屁事。
和沈科作别之后,林河便带着队伍上路了,他如今的队伍里除了陆府的家丁和天池带领的僧兵,身边还有陆停派来的十名锦衣卫的高手,当然这些高手都是陆停在东南招募的,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十人只能算是锦衣卫的外围番子,锦衣卫的正牌身份可不是说有就能有的。
让林河颇为可惜的是,自己的那位老师孙玉伯带领人马去了松江府,不然的话,他倒是更愿意这位老师带人和他同行。
锦衣卫自身担任了队伍的斥候,策马在前后巡弋,陆家和林家的家丁则是护卫林河,僧兵们则分作首尾两队,天池那日听了林河的话后,也是痛定思痛,在圆通寺里召集了一众僧兵后,用前所未有的严厉手段逐走了几个破戒僧,甚至还亲手抓出了两个败类扭送官府治罪。
天池这一番作为极大地震慑了剩下的僧兵,原本还不大看得起天池的那些武僧也都是心里凛然,天池可是直接把话都挑明了,作为僧兵,他们全都在官府那里挂了号,不要觉得自己不受清规戒律不是什么大事,那位戚将军不是好说话的人。
一路上,林河也自是和天池不时聊着天,天池亦是愿意听他的话,寻思着要如何整顿那些散漫的武僧。
“大师不必心急,在我看来吗,大师不妨把那些佛心已乱的都给逐走,僧兵团暂时人数不足也没关系,关键是要纯洁队伍。”
听着天池打算辣手整顿僧兵团,林河却不是太赞同,在他看来这僧兵团要真正拥有强悍的战力,在于和尚们的宗教信仰,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以后,是经历中土化的,所谓三教是一家,可以说就是儒家的一些思想渗透影响了佛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又称《仁王护国经》,在林河看来很可能就是翻译的和尚们夹杂了私货,使之符合儒家的观念,当然对林河来说,他不在乎佛经究竟讲的是什么,只要管用就好。
“纯洁队伍!”
天池被林河说得一愣一愣的,不过他听清楚了林河的解释以后,倒也是极为认同,这来僧兵团的就该是笃信佛经虔诚修行的和尚,武僧入世杀倭寇,怎么能是为了杀倭寇换赏银这种低俗的目的。
“僧兵团有眼下的劫难,便是里面的武僧们不奉行佛法,失去了出家人该有的修行,所以佛祖才会借戚将军之手来点醒大师。”
“《仁王护国经》,大师应该是知道的,佛祖早就说过,护持国家,杀那些扰乱百姓的贼子,乃是正法,是修行,僧兵团的武僧杀倭寇便是修行,便是行善积德,便是战死了也是能上西天极乐世界的,若是为了赏银杀倭寇,便是心思不纯,玷污了佛法修为……”
天池从小在少林寺长大,虽然是武僧,可是在少林寺,武僧也是同样要念经修佛的,所这《仁王护国经》天池也是修持过的,只是他以前从未想得那么深入过,此时听了林河所讲,只觉得自己过去根本没有仔细了解这《仁王护国经》的真谛。
“林先生教训的是,我辈武僧当以修持正法为先,念经杀倭乃是本分!”
天池一脸深以为然地点头,在他身边则是他挑选的几个武僧,这些武僧也都是大寺庙出身,从小出家修行笃信佛法的,他们也都是一脸的赞同,他们原本就不大看得惯僧兵营里原先的一些陋习,之前也都是起了离开的心思,可是天池说他们在官府那里挂了号,再加上先前戚继光的威胁,他们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留了下来,但是此刻听了林河的一番开解,他们心里的疙瘩却是解开了。
“原来我等在僧兵营里,和倭寇厮杀乃是修持正法,只是我等被五欲迷了眼,才没有想到这一点,当真是罪过。”
这便是那些满脑子佛法的武僧心里升起的念头,他们原本对银钱倒也不是十分看重,杀倭寇只是出于一种朴素的情感,并没有真正找到他们和倭寇厮杀的信念,而如今林河给了他们一个十分完美的理由和借口。
第一百四十一章纯洁队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