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都在太极宫外面等着六部尚书,六部尚书不来,他们这些人是不敢进去的,毕竟他们分属六部啊。,若是六部尚书没有进,他们先去,了,日后六部尚书肯定会给他们穿小鞋的。
吏部尚书杨约等人总算在司隶太监的带领下,赶到了太极宫前,众臣纷纷上前见礼。杨约等人纷纷回礼,而后便率先进入了太极宫,太极宫中的太监正在靠山王杨林及国舅元严的吩咐下,布置一些东西,按照祖制皇帝在那个宫驾崩就在那个地方设置灵堂,如今杨勇在这太极宫驾崩,灵堂自然设在这太极宫了。
百官在六部尚书的带领下先是向杨勇行了三跪九叩之礼,而后便是各部尚书带着自己的属下去瞻仰杨勇的仪容。等到处理完这些事后,吏部尚书杨约首先询问道:“不知道陛下大行时,有没有留下遗诏啊?”
元严赶紧去掏身上的遗诏,可是却没有找到,元严此时慌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他明明把遗诏放在自己的衣服里面,现在竟然没有了。
靠山王杨林也看向国舅元严,元严知道肯定是皇帝身旁的内侍拿走了,便当下道:“陛下,大行前,有口谕,让靠山王继位,陛下言:‘靠山王叔劳苦功高,理应是大隋的合法继承人??????????????????????????????????????????????????????????????????????”
杨林此时很郁闷,刚才元严不还说,皇帝在驾崩前,让自己的并肩王杨逸继承皇位啊,怎么又改成自己了。杨林瞪着眼看向元严,希望元严解释一番。
元严此时也无奈啊,他也不知道这遗诏竟然会丢失啊,若是他说让并肩王杨逸继承皇位,可是这并肩王杨逸并没有在京师啊,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啊,他随意捏造了口谕,巧的是,也没有揭破。
杨约等人听完后,也没有质疑,而是纷纷向杨林朝拜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杨林此时是想推脱,可是这个时候,宫中的秉必太监张德峰带人给杨林送上了一套龙袍。管不管杨林同不同意,便让人给杨林披上了,这龙袍甚是合身。
杨林他们不知道的是,杨逸虽然远在洛阳,可是对京师的事了如指掌,他猜到杨勇临终前,肯定会找国舅元严进宫,而后写下遗旨的,便让他在宫中的眼线趁机把那遗诏偷走。杨逸在宫中的眼线果然不负杨逸的所望,趁着元严不注意,故意撞了他一下,由于大家匆忙的为杨勇传寿衣,元严也没有注意,遗诏丢了。
不过杨逸没有想到的是这元严竟敢私自说杨勇有口谕,让那靠山王杨林继位,以至于杨逸让人修改的诏书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龙袍也是早就按照靠山王的身材做的。只是这一切瞒着杨林而已。
杨林知道此时再怎么说也没有用了,反而不如大大方方的登基呢?
兵部尚书杨雄上前道:“陛下,臣有事要奏,如今大行皇帝驾崩,身后并没有留下什么东西,不知道这是好,庙号怎么样????????????????????????????????????”
“大行皇帝,身前并没有留下遗嘱,至于这庙号,及谥号,不知道众臣有何意见啊?”杨林是懒得思考这些问题,干脆把他们交给众人商议去了。
众臣听到新帝杨林的话,便开始讨论起来,这时,国舅元严进言道:“陛下,是不是在大行皇帝灵前议论这些事情不好啊?我们是不是?????????????????????????????”
杨林也会咦。便道:“不错,众卿还是去勤政殿商议这件事吧,朕还有一些琐事要处理一下。”
众人听到杨林的话,便在六部尚书的带领下往勤政殿走去,不过国舅元严也想给去,却被杨林给叫住了。
元严知道杨林是在准备秋后算账,便赶紧跪下道:“陛下,不是臣的错,是在是大行皇帝却是有这样的口谕啊,不信你问问这里的内侍。”
杨林也不是傻子,这里的内侍估计大都被元严给收买了。便道:“你以为本王是傻子啊,快点吧陛下的遗诏拿出来,否则本王可就不客气了。”
元严此时那个怕啊,他不知道遗诏何时丢的哪里去找啊。他只能任杨林处置了,就在他低头的瞬间,竟然发现了那份遗诏,心里也不是味啊,他现在宁愿不拿出这份遗诏,可是事情并不是他想想的发展啊,杨林顺着他的目光,看到了那份遗诏,便亲自上前拿了起来,杨林看完后,扔给元严道:“这是不是你修改的啊。”
元严接过遗诏看了一会,发现原来上面让并肩王杨逸继承大统的诏书,变成了让靠山王叔继承大隋大统的诏书了。元严心里知道是有人在暗中做了手脚,可是他却背了黑锅,正在元严思考如何回答杨林的话的时候。听到杨林怒道:“好了,本王也不追究你的责任了,毕竟你也是为了大隋好。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啊,就罚你半年俸禄吧。”
“微臣,多谢陛下饶恕,微臣以后尽当竭尽全力效忠陛下。”
“好了,朕已经知道了,你且下去吧,朕还有些事情要处理。你就代朕去看看他们有没有选好庙号及谥号啊?”
“微臣遵旨。微臣告退。”
等到元严走后,杨林随着内侍来到内宫,他让人召集了宫内的宫女,而后让人统计了一下,凡是杨勇的妃子全部转移道到仁寿宫,毕竟他不爱美色
第139章 杨勇驾崩(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