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这天终于赶到了吐谷浑的王都沙洲,不过因为吐谷浑的可汗伏允去狩猎,沙洲只有伏允的老师太傅孔智龄在主持军政,伏允早在其去狩猎之前,便对孔智龄道,让他全权负责和李密的和谈。因为吐谷浑有一个风俗,就是每年的二月份,吐谷浑的青壮男子都要随他们的可汗,到青海湖畔去打猎。比武,亦可望得到可汗的重用,这就像是大隋的武举一样,为吐谷浑选拔优秀的士卒。
李密本以为能够见到吐谷浑的伏允可汗,谁知伏允去狩猎,留下自己的老师吐谷浑太傅孔智龄接见自己,并让孔智龄全权负责和自己谈判的事,李密无奈啊,谁让自己有求于伏允呢?便只好和孔智龄谈了。
孔智龄道,不知贵使来我吐谷浑所为何事啊?
李密心里暗骂一声;老狐狸明明知道我是来干嘛的,还要让某亲自说出来,谁让自己家的晋王有求于人家呢?当下便道,李密是封大隋晋王的命令来给吐谷浑伏允可汗送礼的,不知道伏允可汗愿不愿意要啊?
孔智龄一听李密的回答,便知道,李密不是善茬,便问道,难道就是贵使所带来的礼物吗?那我家可汗当然要了,老夫在这里代我家可汗谢谢大隋的晋王了。
李密道,孔太傅,误会了,密说的不是这,而是另有所指啊。我家晋王希望吐谷浑的伏允可汗能够出兵助他夺得大隋的皇位,他便以张掖以西的地方全部割给吐谷浑,不知道吐谷浑的伏允可汗意下如何啊?
孔智龄道,使者,所言可是真的啊,张掖郡,你们晋王舍得让吗?老夫所记不差的话,历史曾经这样记载过:“西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汉元鼎六年,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此后,开始大规模徙民垦殖,戍兵屯田,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通和繁荣。“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张掖遂为丝绸之路的重镇。西汉末年,窦融任张掖属国督尉时,注重发展农牧业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
东晋时,沮渠蒙逊在张掖建立北凉国,都建康,他采取发展农业,大兴儒学,扩大同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继承发扬汉文化,推广佛教,翻译佛经,开凿石窟,并以当地音乐、歌舞与龟兹乐相结合,创造新的音乐《秦汉伎》等措施,使张掖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北方中国佛教的中心,同时也使张掖成为中国内地与西域通使和商贸的中介。北魏时,《秦汉伎》传入中原,称《西凉乐》,成为北朝宫廷的“国伎”;张掖的佛教音乐传入中原,称《西凉州呗》,成为北朝佛寺的法乐。西魏废帝三年,因境内之甘泉而改张掖为甘州。”
大隋建立后,又设立张掖郡,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要到,商业发达,商贾云集,这么好的地方,你们的晋王会把此地让给我们,老夫怎么感觉到有点不现实呢?老夫不敢替我家可汗答应,还请贵使多在沙洲呆几天,等我们的可汗来时,再商议这件事,趁这段时间,贵使可以在沙洲逛一下,体验一下,我们吐谷浑的民族风情,说不定贵使会喜欢上这里的。现在时间也不早了,贵使早早休息吧,老夫回去还要把今天的事传信给伏允可汗看看他的意思。
说完便向李密行一礼,便带人离开了。等孔智龄离开,李密心里那个气啊,没想到伏允竟躲着自己不见,但是又无奈只好去睡觉了,以免明日去逛一下沙洲的风景,了解一下沙洲的民情。一边为将来出征吐谷浑做准备。
王城从靠山王府回去后,便开始令人收拾东西准备第二日向大隋的回皇帝请辞回去,这时,王城的随从道,相国大人,有一个卖膏药的说是你的故人,听闻你在大兴城,他便特意来拜访。
王城心想自己在大隋哪有认识的人啊,正准备让人把他驱赶走呢?但是一想并肩王杨逸不是说等会马贼的大管事会来找自己的,难道那人就是马贼的大管事吗?便命人把外面那人带到自己的房间。等到那人到了后,王城道,阁下莫非就是大管事?
那人道,不错,我就是鹰卫的大管事杨田,我是接到并肩王的书信,才过来的,最近进城戒严,我出行不得不化妆,若是被大隋的官军逮到就麻烦了,不知道我们要是愿意出兵祝你们,你们会有什么报酬给我们啊。
王城道,不知道大管事,想要什么报酬啊?若是合理,某就代替我家可汗答应你们。
杨田道,我听闻你们给大隋赔偿了一千万两白银,我们也不要多,最起码五百万吧,还有粮草你们要出一部分。我们才能够帮助你们统一大草原,不知阁下觉得这个条件怎么样啊?
王城道,大管事,这是不是有点多了,我们突厥暂
第57章 吐谷浑寇边(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