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3章 突厥求援(十四)[2/2页]

兴隋 家国天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这时,杨林及杨逸闻到竟有人提出立皇帝的弟弟为储君,立马出现在朝堂上,对那些人进行一番批骂。特别杨逸上前道,你们是何居心啊?太子刚刚薨,你们就在背后说太子的坏话,自古以来,立长不立幼。太子薨,就应该立皇长孙为储君,你们再有非议,孤就不客气了,本王的打皇鞭可不是吃素的啊。还有你们不知道汉朝灭亡就是因为经常离自己的弟弟为继承人吗?三国不说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君主就是立自己的弟弟为继承人才灭国的吗?况且太子有后啊,你们这是何居心啊?皇上,臣认为应立皇长孙为储君。年龄小不是问题,皇上如今正是鼎盛春秋时期,到时皇长孙就能长达成人了。到时,便可继承陛下的皇位了。
      杨勇听到靠山王父子如此支持自己的决策,他就猜到了太子杨昊在临终前,把皇长孙托付给他们了,他们才会如此挺皇长孙为储君的,这样也好,省的朕去求他们了。便道,此事,不要再议了,若是谁在向朕提这件事,朕不会轻饶,退朝。说完便在张朝峰的服侍下,离开了金銮殿。
      众臣等杨勇离开后,便相继离开了大殿。观德王杨雄追上杨逸道,并肩王王弟,你说我们和突厥的的结盟什么时候开始啊。
      杨逸道,就按以前的办吧,现在是国丧期间,不适合谈判。相信他们也会原谅我们的,孤还要去东宫,剩下的你自己看着办吧。说完便不再理观德王杨雄了,而是快步追上杨林。
      突厥的使者,也纷纷闻到大隋的储君杨昊病逝了,他们知道和大隋结盟的事,又要往后推了,幸运的是,他们得到大隋的观德王杨雄保证,大隋的军队只是去演习,而不是准备入侵突厥。这样,他们就放心了,原来他们约定在元宵节那天,签署结盟协议的。现在估计要准备往后推迟了。
      现在大隋的储君去世,他们作为大隋的盟国,理应应该去拜祭,他们便纷纷带人往大隋的东宫去拜祭大隋的已故太子杨昊。结果三批人同时到达东宫祭拜杨昊,不过从头到尾,谁也没有理谁,如同形同陌路一般。
      杨玄感这天在杨约的府上,准备找杨约商议一些事情,想让杨约给他那一点主意。谁知杨约竟不再,杨玄感只好在杨约的府上等待杨约,一直等到很晚,杨约才回到府上,他的心腹来报,家主,晋王的使者杨玄感,在密室等待大人呢?
      杨约便慌忙的去密室见杨玄感,杨玄感见到杨约便行礼道,拜见尚书大人。
      杨约道,免礼,不知你次次来找老夫何事啊?
      杨玄感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只是想问一下尚书宫中的情况,还望大人告诉一二?
      杨约道,你可知老夫为何这么晚才回来啊?就是因为宫中的发生了大事,我们大隋的太子杨昊病逝了。
      杨玄感道,什么?杨勇的那个病儿子终于死了,这么说,晋王的机会不就来了吗?说完就准备往外走去。
      杨约赶紧拦住杨玄感道,你不要那么急,我还有事要说啊,就算太子杨昊病逝,晋王的机会也不是很大啊,皇上准备立皇长孙为储君啊。要是没有人在朝中建议皇上立自己的弟弟晋王为储君啊。
      杨玄感道,尚书的意思,让某去收买几人,让他们在朝堂中提出立皇上的弟弟为储君,然后尚书等人便趁机说晋王的好,让皇上有意立晋王为大隋的储君。
      杨约道,不错,老夫正是这个意思,此时正是关键时刻,若是没有人提出,皇上真的会让皇长孙杨侑为大隋的储君的。不要害怕晋王在朝中的人浮出水面,即使皇上也得知了,也不会加以追究的。
      杨玄感道,我这就准备去联络朝中的大臣,让他们明日在朝堂中提出,尚书大人若是没有什么事?某就告辞了。
      杨约道,你快去吧,说不定此时好多大臣还未从东宫回去呢?你正好有机会啊。
      杨玄感便向杨约行一礼。,便在杨约的心腹的带领下离开了吏部尚书府,去联络收买的大臣了。
      等杨玄感走后,杨约正准备休息,管家来报,宇文智及来求见,杨约便让管家把宇文智及带的密室,宇文智及见到杨约道,尚书大人,某想问一下,太子杨昊是不是薨了。
      杨约道,不错,太子今晚薨了,某也是刚刚从东宫回来,许多大臣都去东宫拜祭太子殿下了,皇上有意立皇长孙为储君啊。
      宇文智及道,这么说,蜀王的机会来了。
      杨约道,也不是那么肯定,,就算太子杨昊病逝,蜀王的机会也不是很大啊,皇上准备立皇长孙为储君啊。要是没有人在朝中建议皇上立自己的弟弟蜀王为储君啊。
      宇文智及道,那有什么办法让皇上离自己的弟弟为储君呢?
      杨约一听宇文智及的话,心里暗骂道,蜀王怎么派了个窝囊废来京城啊,便道,你可以让收买几人让他们在朝堂中向皇上提出,等到时机成熟,再向皇上提出让蜀王为储君的事了,现在还有时间,你赶紧去联络大臣吧,他们现在应该还未休息,晚了,就来不及了。
      宇文智及一听到杨约的建议,便向杨约行一礼,在杨约的心腹带领下离开了杨约的府邸,去收买大臣了。
      杨约等宇文智及走后,自言自语道,怎么差别那么大呢?还是晋王入主中原好啊。蜀王这样的人到时估计不会重用老夫的。说完,便离开密室,去休息了。
      第二日,被杨玄感、宇文智及收买的人便在朝堂上,开始提出以皇帝的弟弟为储君的事,结果被靠山王杨林及并肩王杨逸得知,希望破灭了。
      杨玄感及宇文智及那个气啊,真想杀死二人,但是考虑此时在天子脚下,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望天而叹了。

第53章 突厥求援(十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