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章 突厥求援(一)[2/2页]

兴隋 家国天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去。
      等杨逸走后,宇文琼若便随着翠儿进了王府的后院去看看晋王妃萧氏,此时萧氏正在房间里偷偷的哭泣呢?宇文琼若走进萧氏的房间道,姐姐,为何偷偷的在这哭泣呢?有什么伤心事?可以喝妹妹说说嘛。
      萧氏一看宇文琼若来了,道,妹妹,你们都知道我嫁入晋王府,是多么的荣耀,谁知我心中的痛苦啊。
      宇文琼若刚想说话,萧氏打断道,妹妹,我就给你讲一下我的是吧,我本是南梁的公主,我父亲是南梁明帝萧岿,母亲是南梁的皇后张皇后,只因二月出生,不得父母喜欢,便让我寄养在民间,奈何我好像是不详之人,那家收养我的人在我五岁时,便双双去世了,我叔父不忍心我再次流落民间,便把我寄养在他家,从五岁到十岁可谓衣食无忧,但是叔父在我十岁那年和蛮人的战争中,被人射杀,叔母等人容不下我,便把我赶出家门,幸亏我舅父发现了我,把我接到他家,我这时才算安稳一段时间。高祖皇帝(杨坚)受禅登基为帝,他为了对付南陈,便派人向我父亲求亲,父亲准备让我的姐妹去的,奈何占卜师说,此次,若是她们去,是灾事。父皇无奈,只好请出了我,占仆师一看我,便道,此女去甚好,可保我梁朝未来几年无忧。后来此得知,是我那些姐妹买通了占卜师,是让他故意那样说的,但是,我也不怪她们,谁让我是不幸的人呢?父皇只好让人把我送往京城,就这样,我嫁给了晋王。看似荣耀,谁知一如侯门深四海啊。从结婚到现在,晋王殿下,并未碰过我一次。以至于他渐渐的冷落我了。
      宇文琼若趁机问道,难道是晋王那个不行啊?
      萧氏道,不是的,他除了我这个王妃以外,还有十几个妃子,那些妃子天天能够得到他的宠幸,他就是不来我的房间,后来,我派人打听,才得知,晋王,他一看到我,他就勃不起。他于是就认为,我是上天派来祸害他的,便开始渐渐的冷落我,这次让我来京城为一字并肩王贺喜,就是打发我来京城不要回扬州了。怕我在扬州碍他的事。
      宇文琼若搂住萧氏道,姐姐,受苦了,妹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萧氏道,妹妹,你能听我倾诉,就是已经安慰我了,现在姐姐,已经想开了,不在乎那些了。对了,妹妹是怎样认识一字并肩王的。
      宇文琼若道,我本来是宇文述的小女儿,奈何家父犯罪被皇上诛杀,家里人除了二哥和我都被发配到边疆,我从小就比较喜欢医术,南阳公主为了满足我的愿望,便花钱给我买了一座医馆,让我在那里行医,谁知,有一天,王爷受伤,来我医馆,包扎,然后我们就认识了,他便天天来医馆找我切磋医术,我慢慢的对他产生了感情,后来经过他的分析,才得知皇上没有让我和家人一起去边疆,是看上我的美色了。他怕夜长梦多,便把我带到靠山王府,果然在我到达靠山王府的第二天,皇上就派人去南阳公主府,宣我进宫服侍皇上,皇上在得知我已经是王爷的人了,也只好放弃让我去侍寝的愿望。
      听完,宇文琼若的话,萧氏道,皇上一家,没几个不是色鬼的,对了妹妹,一字并肩王现在对你怎样?他是不是现在喜新厌旧啊?
      宇文琼若道,姐姐,王爷是我遇到过最好的男人,他非常细心,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从不喜新厌旧。
      萧氏道,哦,那么说靠山王父子是皇室中的异类啊,靠山王当年连世家的女子也看不上,最后竟娶一个丫鬟为王妃。一字并肩王竟对他的每一个红颜知己一视同仁,妹妹真是好福气哦。姐姐,真羡慕啊。
      宇文琼若道,姐姐,说起羡慕,我真羡慕我的母妃柳氏,她现在身怀六甲,我公公,是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都依着她,公公,每天除了上朝,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留在王府陪着她,有时,公公,他竟伴起小丑哄母妃开心。
      萧氏听完宇文琼若的话,笑道,没想到靠山王,竟也会有童真的一面啊,真让人笑死了。说完不由自主的笑起来了。
      宇文琼若也跟着笑道,姐姐,你不知道,有一次,我家王爷从那路过,看了一会,谁知竟忍不住笑了起来,公公当时那个怒啊,把王爷拉到校场,让他在校场跑五十圈,最后,王爷累的脚都发软,这还不算,还让王爷每天扮小丑给母妃和瑶儿姐姐看。我家王爷听到王爷的话,脸都绿了。幸好母妃为我家王爷求情了,要不然,以公公的性格,我家王爷非得去做不可。
      萧氏听完宇文琼若的话,笑的更灿烂了,二人又聊了一些私密的话,翠儿派人来请二人用饭,二人便携手出现在餐厅。此时杨逸已经在做了,萧氏不好意思道,让王爷就等了,我和妹妹太投缘了,聊的太久了,王爷,奴家,希望妹妹能时常来这里玩。
      杨逸道,王嫂,好说,又对宇文琼若道,琼若,你以后没事就来这里多陪陪王嫂。
      宇文琼若道,是,王爷。
      萧氏道,好了,我们开宴吧。说完三人便开始吃起饭来,吃完饭,宇文琼若本来打算再和萧氏聊一会,谁知靠山王府的人传信给杨逸,说靠山王想见杨逸,让他速回。杨逸无奈只好带着宇文琼若向萧氏告辞。

第40章 突厥求援(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