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章 重回大兴(续[2/2页]

兴隋 家国天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贺若弼思考了一回到,道,实不相瞒,四十年前,我有个叔父因不满我祖父为他娶妻,便私自纳了个婢女为妻,祖父被他气得把他赶出家门,但是他却把我婶娘托付给我祖母,说等他出名了,再接她回去。我祖父向来怕我祖母,也不好意思再问,谁知我叔父一去就是几十年,我们都认为他在外出事了。莫非玄昭知道我叔父的下落,还望你告诉我。我叔父比我大八岁以前对我很好,我这些年也曾经派人去寻找他的下落,但是毫无踪迹。
      高颖道,说来也巧,是小王爷落难时居住在此人家中,小王爷发现那人的行为举动和你有点像,便问他姓谁名谁,他只说他姓贺。小王爷想,宋国公你姓贺若,这人肯定和你有所联系,便把他接到靠山王府,若是你有时间,可以去王府看看那人是不是叔父?
      贺若弼道,我现在就有时间,不如玄昭和我一起去吧。
      高颖道,辅阳兄,现在可不行,小王爷流落在外几个月,此时恐怕正在和他的夫人们在团聚呢?你忍心去打扰吗?而且小王爷这段时间吃了许多苦,你不知道我第一眼看到小王爷他那个憔悴,我都不忍心了,小王爷从小锦衣玉食,除了上次出征外从未离开过王府,这次罪确实受大了。
      贺若弼道,是我心急了,不知这次小王爷为何会失踪?玄昭能否透露一点啊。
      高颖道,辅阳兄,不是我不告诉你,这件事知道人越多越坏,现在陛下已经怒了,不知道他会不会冲动,虽然陛下想动靠山王父子,但是也没想到竟有人比皇上还心急。
      贺若弼道,你说是陛下的几个兄弟啊?
      高颖道,慎言,此事到此为止吧,我也该告辞了。说完就要离开,贺若弼连忙拦住高颖道,说什么也不能走,今天我们两叙叙旧。
      高颖见贺若弼那么热情,只好留下来了。
      杨勇在高颖走后,命人传国丈元放、杨雄、杨达来见。杨雄,中国隋朝皇族,观德王。本名惠,文帝杨坚族子。杨雄在北周武帝时为太子司旅下大夫。574年,武帝幸云阳宫,卫王宇文直谋反,宇文直一党袭击肃章门,杨雄迎击,击败他们。进位上仪同、封武阳县公,累进右司卫上大夫。大象年间,进爵位邗国公。580年,杨坚为丞相,杨雄是毕王宇文贤属下别驾,宇文贤计划谋害杨坚,杨雄知晓,向杨坚告发。宇文贤被处死,杨雄因功任柱国,雍州牧,领相府虞候。北周宣帝下葬时,诸王准备起事诛杀杨坚,杨雄率6000骑护送宣帝灵柩至陵所,进位上柱国。
      581年,隋朝建国,杨雄为左卫将军、兼宗正卿,转任右卫大将军参朝政。进爵位广平王。与高?、虞庆则、苏威并称四贵。589年,任司空,改封清漳王。601年,改封安德王。605年,任太子太傅。606年,元德太子杨昭去世,杨雄检校郑州刺史事务。1年后,任怀州刺史、京兆尹。609年,隋炀帝亲征吐谷浑,杨雄为浇河道诸军总管,凯旋后,改封观王。
      612年,杨雄跟随隋炀帝远征高句丽,检校左翊卫大将军,进出辽东道。杨雄在泸河镇因病去世。享年71岁。追赠司徒及襄国、武安、渤海、清河、上党、河间、济北、高密、济阴、长平等十郡太守,谥号德。
      杨达,中国隋朝皇族。观德王杨雄之弟,字士达。杨绍之子,仕北周,为仪同、内史下大夫,封遂宁县男。581年,隋朝建国,为给事黄门侍郎、进爵位子爵。吐谷浑侵隋西部,上柱国元谐为元帅征讨,杨达为属下司马。还军后,杨达兼吏部侍郎、位受开府仪同三司。1年后,转任内史侍郎、历任鄯州刺史、郑州刺史、赵州刺史。595年,被提拔为工部尚书、加上开府位。杨素评价:“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唯杨达耳。”602年9月,黄河沿岸诸州发生洪水,杨达奉命救援。10月,转任纳言。605年,与杨素、宇文恺负责东都洛阳的建设、为营东都副监。612年,隋炀帝远征高句丽,杨达为右武卫将军、进位左光禄大夫。5月,在军中去世,享年62岁。追赠吏部尚书、始安侯,谥号恭。
      等三人来到,杨勇道,你们也听说了一字并肩王已经回来了,但是却给朕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他此次失踪是蜀王和晋王所为,二人竟敢在京城派人刺杀一字并肩王,妄图挑拨朕和靠山王叔的关系,幸好上天保佑一字并肩王回来了,要不然靠山王肯定会发疯的,现在你们说说朕该如何处置朕的两位皇弟啊?
      国丈元放道,陛下,此事可属实?
      杨勇道,国丈,是一字并肩王告诉高柱国的,他们在确定一字并肩王跑不掉的情况下,把真实情况和他说了。
      元放道,我们可传召二人回京问清此事?若是二人所为我们在做打算。
      杨雄道,陛下,此注意确实不错,若是二王未做此事,他们自然敢来,若是做了,估计他们不会离开封地的,我们得想个万全之策,要不然会*反他们的。
      杨达道,陛下,臣有个主意不知可不可以行?
      杨勇道,但说无妨。
      杨达道,靠山王叔的儿子一字并肩王如今已年满十五岁了,该娶妻了,臣闻先皇走时,为他定了门亲事,皇上不如让他们完婚,以一字并肩王婚事的借口召二王回京为他贺喜,若是二王来了,我们在秘密囚禁二王,剥夺他们的封地让他们在京城做个安乐王爷。
      元放道,不错,此计甚好,皇上该剥夺他们的权利了,他们不像靠山王那样对大隋忠心耿耿,一听说高句丽大军压境,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问了,蜀王和晋王一直觊觎陛下的皇位,估计此时心还未死。正好借此机会让二人死心。
      杨勇道,好,此计不错,待明日逸弟进宫,我就给他商量他的婚事,此次就有观德王兄全权负责了,一定要逸弟的婚礼举行的隆重点,来弥补朕对他的过错。还有高句丽大军也退了吧,你派人代朕去宣靠山王叔回京参加逸弟的婚礼。
      杨雄道,是,陛下,臣一定会办妥。
      杨勇君臣几人又商量了一些事,杨勇便让他们下去了。

第30章 重回大兴(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