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再做打算吧。”
“恩。也好。”
“恩师,弟子们的早课尚需我去主持,我就先行退下了。”
“你去吧。”
迷迷蒙蒙之中,容清歌隐约能听到沉稳响亮的撞钟声,以及僧人们的……诵经声。容清歌有些艰难地睁开了眼睛。虽然他看不到面前之人的样子,但他却清楚地知道,这个人认识他。而且,此人的声音,似乎还有些熟悉。
是谁?丞相府中还有谁知道他真正的名字?还有谁认识他?
或者,难道说,他现在竟然已经不在丞相府中了吗?
“咳……咳咳咳……”
容清歌本想挪动一下身体不想却牵扯到了左胸的伤口,他不由得因为吃痛而咳嗽出声。自己的胸口似乎还有未消散的淤血。容清歌轻轻动了动右手,却发现自己此时依旧使不出半分力气。看来,被封的穴道还没有解开,护体的心法也尚不能施展。
“我佛慈悲,你终于醒了。”
容清歌这下知道此人究竟是谁了。
“翰墨?”
容清歌似乎有些怀疑得问道。
来人着了一身天青色衣袍,玉冠束发。他清淡一笑,本有些妖媚的容颜中竟带出一股子法相庄严来,“是我。”
“居然真的是你。咳咳咳……”
容清歌此时脸上尚有病容,如今见到翰墨,心里稍有放松,这神色看在翰墨眼里竟是十分凄凉。
翰墨记得几月前自己还未还俗,在碧空寺的禅房之中第一次见到容清歌时,此人的举手投足虽然闲淡,但其中却又透着一股子清傲。可是,这才区区几月未见,此人竟然就成了这副摸样,也不知这段时间内是遭遇了怎样的折磨。
“你们怎么会将我从丞相府中救出来的?”
容清歌的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只是其中有些部分牵扯到了本朝隐秘,实在不能与外人详说。翰墨略微思索了一下,又转到桌旁倒了一杯茶水,将容清歌扶坐起来。
“救你的人其实是瑞王殿下安插在蔺朝怀身边的眼线。这一个多月以来,自你入得丞相府后的大小事,都有人向瑞王殿下汇报。”
“瑞王?”
容清歌有些奇怪。传言这位瑞王殿下在皇子中排行老九,又是宫中一个份位不高的嫔妃所生的皇子,母亲性子耿直,不仅受皇后打压,又素来不会讨永阳帝欢心,故而这九皇子也历来不受皇帝重视,封府后被加封为了瑞王,便成了一个不管事的闲散王爷。除了年关佳节能在宫中筵席上能见着几面,平日里也没几个人关心他究竟在做些什么。
可是这个人居然会在丞相府中安插眼线。看样子,事情并没有传言所说的那么简单。
似乎是看出了容清歌心里的疑惑,翰墨解释道:“当年因为党争一事迁怒了永阳帝,多位皇子被赐死,皇子之中,只剩了三皇子和当时年纪尚小的九皇子。三皇子,也就是琦王。琦王虽然是皇后所生,永阳帝也曾有意让他处理一些简单的军政之事,可他却太不争气,将政事处理得一团糟,永阳帝也对他失去了信心。这些年,太子之位一直空悬,也正因如此。”
“永阳帝日渐年老,可子嗣中却无一能继承大统。而丞相蔺朝怀气焰嚣张,咄咄逼人,在朝堂之上,凡是他所提出的政论,朝臣们必趋之若鹜。李太师虽已隐退,却不忍眼睁睁看着大荣的皇位在永阳帝治下拱手送给异姓之人。好在瑞王在宫中慢慢长大,李太师曾亲去拜见其母,并与其母定下约定,愿辅佐瑞王登基。瑞王封府之后,韬光养晦,表面上闲事不管,实际上却已经开始在暗中操纵朝局。”
从翰墨口中道出当今朝堂局势,在容清歌看来着实有些匪夷所思。
翰墨稍加安抚,又道:“几个月前,我受当年讲经时的弟子力荐,说我既然已经还俗,便一定要来王都见见这位瑞王殿下。我当时刚还俗不久,对于未来之事适逢不可预期之际,便来了这法相寺会了一会这位瑞王。瑞王虽然年轻气盛,却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奇伟之才,只是,要成大事还需有良臣辅佐。李太师当年的幕僚虽多,可因为党争一事或多或少都受了些牵连,所以,瑞王现在急于招纳贤士。之前你以‘沈意的身份入住丞相府,便受到了许多人的窥视。幸好丞相府中的那个眼线本就与你有过一面之缘,消息传出来之后我才得知原来这沈意就是你,也才能有机会将你救出来。”
听翰墨说完这些原由,容清歌眼帘微阖,点了点头,然后饮下一口茶水,然后便没有再作反应。
翰墨皱了皱眉头,他的意思已经表明了,以容清歌的心思,更不会不明白。
“容清歌,你可愿与我们一同辅佐瑞王殿下?”
良久之后,容清歌睁开了眼睛,摇了摇头。
“翰墨,我只是一个江湖人。”
“江湖人又如何?潮槐为了得到你,不惜将你弄成这个样子,这足以说明你的……”
“……况且,你也知道,我如今不但是个眼盲之人,而且身体也成了这个样子。你以为,我又能帮上你们什么忙?”未等翰墨说完,容清歌便先行打住。毕竟,他与潮槐之间的恩怨纠葛并不是一两句可以说得清的。
“容清歌,先不说这些。瑞王命人传话过来,只问你愿意与否。”
翰墨并没有放弃,瑞王殿下是他认定的人,在他看来,容清歌的加入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助力。
第72章 遭人暗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