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有人来访。”
“哦?是谁?”心里冒出一个人影,但还不确定。
下人递上一份名刺,道:“他自称是通州张季直。”
5
面容清癯,眼睛深凹下去,看似有几分疲倦,抬眼处却又神采奕奕。
胡茬根根分明,倔然而立,身形较往日浑圆好些,显见其生活优渥。
数十年未见,袁世凯眼中的张謇,张謇眼中的袁世凯,便是这般模样。
宣统三年五月初十日,张謇从汉口启程北上,同时给袁世凯发了一封电报,上曰:“别几一世矣,来晚诣公,请勿他出。”袁世凯收到电报,默默坐了一时,翌日还是来到河渠边钓鱼。
河渠距离住所不远,不过半刻钟便能回来。张謇呈上名刺后,稍候一时,袁世凯便撑着圆挺挺的肚皮踱过来了。
招呼张謇坐下,奉上茶来,袁世凯才笑眯眯地问:“季直先生,怎么想起造访袁某人的陋室了?”
张謇如实以告:“前几日,我在汉口议租,准备办纱、布、丝、麻四厂,此行先办了纱厂。便在此时,我又接到摄政王的谕令,要我赴京奏论实业。张某北上之时,正好途径彰德,便过来看看袁兄弟了。”
袁兄弟……
袁世凯心里暗暗发笑。早先,他是弟子,张謇是先生。后来,他不以其为师,他更是出言责备,断了联系。到现在,张謇放低了姿态,想来是必有所求了。
莫非……袁世凯想起,光绪三十年那年,张謇曾给自己来过一封信,信中论及宪政,又透出拉拢他发展宪政之意。当时,袁世凯便想到,总有一日,张謇会来找他。袁世凯做事素来留有余地,虽说对张謇多年与他断交亦是心存芥蒂,但却回复道:“尚须缓以俟时。”其实,他亦有意发展宪政,但让他来当这个出头鸟,却绝无可能。
后来,时移世易,袁世凯每每想起,自己因位高权重而遭忌惮,被摄政王载沣开缺回籍,心里又不禁生出悔意:若当那个出头鸟,朝廷早已为他所制,枪口倒未必能对着他来。
现如今,袁世凯暂时失势,张謇却肯专门来看他,不管其目的为何,袁世凯都不可能无动于衷。追根溯源,当年若非张謇举荐他从事武职,他也很难在援朝之战中建功立业。
寒暄数句后,张謇忽而问道:“这两年,袁兄弟在老家生活,过得可还习惯?”
袁世凯哈哈一笑,道:“先生以前教过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嘛。怎能过不惯?”
这话把张謇逗乐了,啜了一口茶,又道:“我记得,那时你回了我一句,‘浅水藏不得蛟龙。”
“今日,袁某也作此想。纵然蛟龙困于浅水,一朝风云大动,必能御风降云。”
“妙哉!妙哉!”
一个是有心拉拢,一个是心存感激,二人越说越近,二十年的隔阂好似融冰一般,一点一点消释……
第80章 浅水藏不得蛟龙(3)(4)(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