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张謇顿觉汗颜。纺织、刺绣也算相关的行业,但张謇对此关注不多,此时便露了拙。
“我同事禾子曾去你们苏州买过绣品。这位云芝姑娘绣工出众,绣了很多草鱼虫花,还有一些世界名画。”顿了顿,山田惠子神往不已,又补充道:“我看好她哟!”
“绣世界名画?这个有意思,”张謇来了兴趣,“我猜,可能是从顾绣中得到的灵感。”
“当然听过!您这么说,也确实是有道理。”
“董其昌曾论顾绣,说它‘精工夺巧,同侪不能望其项背,又说它‘人巧极天工,错奇矣。了不得,了不得!”
山田惠子掩口笑道:“您若是看了沈云芝的绣品,也会叹为止观的!”
张謇无意去纠正她的口误,只笑道:“麻烦您领我继续参观罢。”
观览完整个校区,山田惠子笑眯眯道:“张校长,今天的参观就到这里啦!请问您对本校的建设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张謇提出一个疑问:“惭愧。意见、建议倒没有,只是有一个疑问。”
“您说。”
“学校的教室似乎都不大,为何不修得大些呢?是因为现在女学生不多么?”
“这是一方面原因,最重要的是,我们学校修在山上,校长希望能因地而迁就,给学生一种亲近自然的体验。”
“原来如此,张某受教了。”张謇笑道,“古中国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借用一下老子的话,是‘治国若治圃。你们办教育,也把这个校圃治理得如国家一般,看似简单,但井然有序,不烦不扰。”
“承蒙夸奖,互相学习。”山田惠子伸手和张謇握了握。
“山田小姐的汉文说得真好,张某似乎都不需要翻译了。”
山田惠子微微一笑:“我们这里很多人都学汉语的,‘知己知彼嘛。”
《孙子?谋攻》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念及此,张謇不置可否,只淡淡一笑。
7
日\/本明治十年(1877),秉持“官办民间农工实业”的宗旨,举办了首届博览会。以后每隔数年便办一次,吸引了国内外诸多从业者的眼球。尤为值得称道的,是第四次博览会。
当年,日\/本为展示明治维新的成果,还在各府、县、郡设小会,所展之物极尽用心,展陈理念也颇为先进。不知,在大阪举行的第五届劝业博览会带给人何种惊喜?
张謇颇为期待。前几日,一直在各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做访问,像是课本教材、学校布局、学生饮食起居,巨细靡遗。眼看博览会时日将近,这才来了大阪,走进劝业博览会。
凝神往手上的宣传册看去,只见那上面写着农林、机械、工业、水产、教育、美术、动物、通运这八个门类,其下又印着小字:馆内又设若干门类,另设参考馆以陈列他国之物。
不知,清廷会拿什么物产来出展,当不当得起“地大物博”的盛誉。
第59章 春帆楼上马关前(6)(7)[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