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这样一个深具至德的父亲,岂能只是因要争那一口气,才让他参加恩科的呢?
争那一口气……一口气……
张謇在心中默念道。一开始,他难道不是为了争那一口气,才走上这样一条艰辛之路的?
往事一如窗外的北风,呼啸而过。
——————————————
【注1】张謇,字季直。
第一章正是男儿读书时
1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四岁的吴长泰【注1】,摇头晃脑的背完了书,仰脸看着父亲,“爹爹,孩儿背得可有错?”
吴彭年【注2】又是讶然又是欢喜,搓搓他肉乎乎的小脸蛋,夸道:“我儿真是了不起!”
得了父亲这顿夸,吴长泰像吃了蜜糖似的,甜到了心里。吴彭年又接着问:“那你知道,这本《千字文》是谁写的么?”
见吴长泰摇摇头,吴彭年便说:“这个呀,是梁武帝手下的……”
“爹爹……哦,不,您接着说……”吴长泰本来想提问题,甫一开口,又觉得打断父亲太过无礼,忙又截住了话头。上次,父亲才指出他这个毛病呢。
孺子可教!吴彭年心里倍觉安慰,待他讲完之后,再和颜悦色地问:“你方才想问什么?”
“孩儿想问,梁武帝是不是南朝第三个王朝的开国皇帝?”
“对。”
“这个皇帝,不是个好皇帝。”
“哦?为何?”
“杜樊川在诗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父亲,您看,朝廷都这么多钱都拿去修寺庙了,这对老百姓有好处吗?这个梁武帝,还是有名的佞佛皇帝,南梁的寺庙恐怕还不止这个数呢!”
这孩子,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听得吴彭年心里突突一跳:这个孩子,是块读书的料啊!
想着想着,再看看自己一双生满老茧的手,吴彭年的心情渐渐沉重起来。
在他之前,吴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啊!
包括他在内,父亲吴朝彦一共有三个儿。父亲虽然严厉,但由于他曾经失学的经历,只盼着他们做个勤奋持家的农民。可是,小彭年不甘心,他悄悄地跑到一所私塾门外,站着听老师上课。吴朝彦执意不肯让儿子学读书,好在老师一再为他说话,他才初通文墨,长了智慧,后来还经营了一个瓷货作坊。
“那时候,家里是真穷啊,所以,我爹才姓了吴……”吴彭年喃喃自语。
“爹爹,您在说什么呢?”吴长泰并不懂得“入赘”是什么意思,只看见父亲陷入了沉思之中,情不能自己。
“哦,没事。那个,长泰啊,爹爹问你,你想不想去书塾读书啊?”
——————————————————
【注1】张謇,小名长泰,初名吴起元,后改张育才,改回籍贯后再改名张謇。
【注2】因彭年之父张朝彦入赘之故,此时张家人姓吴。为表述严谨起见,本文循其时名。
第1章 ,正是男儿读书时(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