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八十三章转瞬之间,四族已得其三![1/2页]

三国:我,曹家长子,大汉慈父! 凤雀吞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了荀攸提供的这些细节。
      曹昂也不再耽误时间。
      在休整了一天后,便果断调集兵马,舍弃了原本向西行,进抵达长社县的方案,转为由西南直奔颍阴。
      前后历经了不到三天时间。
      曹昂所率领的部队,便已兵临颍阴城下,人数多达两万的正规军队,其声势可谓无比浩荡。
      旌旗摇动,寒光闪烁。
      即便如今依旧处于晚夏时节,头顶的炎炎烈日,一刻不曾停歇过。
      但在这人人持兵,阵阵寒芒的映照下,周遭的温度仿佛都冷却了下来。
      这般令人惊惶的声势。
      使得城中上下不敢有丝毫怠慢。
      颍阴县令当即便率众出城迎接。
      而除了官府中人之外,被荀氏叔侄游说的前来汇合,参与商讨大计的四大家族之人,也一并于城外相迎。
      而在这些人当中。
      曹昂一眼便看见了,站在人群中段位置的荀???丝陶??致T谛渲校?桓闭蚨ㄗ匀簦??木财?哪Q?
      而在荀??聿唷
      还有几名做文士打扮的男子,其中有青年,也有中年。
      曹昂虽然并不认识这些人。
      但想来这些就是荀攸所说的,荀??孀约赫偌?吹娜瞬帕恕
      曹昂虽然有些急切的想要和荀??鐾罚???樯芤幌抡庑┤瞬诺纳矸荨
      但眼下这个场景并不适合。
      这么多人都出城前来相迎,其中不乏四大家族的重量级人物,那么有些事情就得分个轻重缓急了。
      先搞定这些难缠的家伙,然后再和荀??雒妫??吕绰??奶福?霉???暝甑穆趁?惺隆
      ……
      此刻,位于城内的驿馆之中。
      荀攸正将自己打探到的消息汇报给曹昂,指着驿馆的其他几间院子说道。
      “将军,据属下打探到的消息,除了我们荀氏自有宅舍之外,其他远道而来的三家之人,都安顿在驿馆中。”
      “将军身处此地,可以非常方便的和,这三大家族的人往来。”
      听着这意有所指的话。
      曹昂若有所思了一阵。
      而后笑着问道:“公达的意思,是希望我在正式会谈之前,先一一拜访一下这几家的人,先定下调子再说?”
      荀攸忙不跌的点了点头。
      而后对曹昂仔细的分析道。
      “眼下距离晚宴还有一个半时辰,将军与荀陈韩钟之间的会谈,多半也是借着晚宴的机会,一并进行。”
      “而一旦到了正式的宴会上,大家都在场,那很多话就不好当着彼此的面讲明白了,这对将军而言多有不利。”
      “倒不如趁现在这段时间,来一??各个击破,分而化之,等到了宴会之上,将军您再一举襄定,岂不妙哉?”
      荀攸的建议显然很有可行性。
      曹昂在眼眸闪动一阵后。
      当即采纳了他的说法。
      大手一挥,便对荀攸说道:“便依公达所言,来一个各个击破之策。”
      “正所谓先易后难,就先从钟家着手吧,烦请公达引路!”
      荀攸应了一声后。
      当即便准备起身领路。
      只是还未等他有所动作。
      外面便突然传来了典韦的禀报声。
      “将军,门外有一名为钟迪者求见!”
      ……
      “啊?”
      荀攸不由的低呼了一声。
      表现的很是惊讶。
      其实别说他了,就连方才准备去拜访钟家的曹昂,此刻都觉得有些讶然。
      所谓钟迪者。
      就是颍川钟氏这一代的族长。
      一位将近六十岁的老同志,和荀??母盖总麋担?粲谕?槐驳娜宋铩
      这样的老前辈,能够离开长社,跑到这里来会见曹昂,已是很给面子了。
      可令曹昂没想到的是。
      这老爷子做到如此程度还不够,居然不等曹昂拜访,就主动上门求见。
      将自己的架子摆得非常低。
      嘶!
      都说钟家容易攻略,可也不应该有这么容易吧,莫非颍川钟氏早就日夜筹划着投奔曹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怀着如此想法。
      曹昂当即起身出门相迎。
      很快便见到了满头花白,一脸老迈之相,拄着一根拐棍,在左右下人搀扶下,于门前等待的钟迪。
      “晚辈曹昂,见过钟公!”
      曹昂和这老爷子的辈分,差的实在大,尽管曹昂现在位高权重,但乍见之初,实在不能忽视这些东西。
      而面对曹昂的行礼。
      钟迪甩开左右搀扶的手,然后颤颤巍巍的对曹昂回了一礼。
      只不过他的礼节并未行全。
      就已经被眼疾手快的曹昂给扶了起来,而后一路相请至堂内。
      ……
      命下人奉上茶汤和点心之后。
      曹昂对钟迪拱了拱手,随后笑着说道:“实不相瞒,我正打算带着公达前去拜访您,不意身还未动,公便已亲至此地。”
      钟迪扫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荀攸。
      淡笑了一声。
      接着才对曹昂说道。
      “自从得了文若贤侄的信后,老朽便带着人,从长社一路赶来此地,迄今为止,已经等了将军好几日了。”
      “如今既然见得将军当面,有些事就不必遮掩,有话我也就直说了。”
      说到这里。
      钟迪稍微顿了顿。
      接着意味深长的继续说了起来。
      “将军此来颍阴县,目的可谓十分明确,但凡有识之士,都已看出您不满足于,对颖川郡的辖制流于表面,而是想要彻底将其掌控。”
      “将军久负盛名于外,老夫对于将军的这个想法,倒也并无异议之处。”
      “只是颍川士族之间,不敢说同气连枝,但最起码相互扶持,所以倘若将军没有能说服我的缘由,老夫很难给您一个明确的承诺。”
      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通过这样一番自我陈述。
      曹昂也弄明白了,钟迪为什么主动上门来拜访,而并非坐等自己前去。
      这是在给自己面子的同时。
      又委婉的表明态度。
      只能说,果然不愧是老狐狸,尺度拿捏的可谓恰如其分。
      ……
      面对钟迪如此直白的言语。
      曹昂在略微思索一阵后。
      缓缓的说出了一件事。
      “我曹家眼下带甲五万,兵多将广,雄踞近两州之地。”
      “在逐走了袁术,平定豫州一带后,我曹家不日便会重启讨伐董卓之事,届时由我曹昂亲自领兵西进。”
      “诛灭董贼,光复汉室,将被其挟持的文武公卿,一并解救出来!”
      “如此,公以为如何?”
      话音刚落。
      原本还半眯着眼睛,作悠哉悠哉状的钟迪,刹那间便表现出剧烈的反应。
      “唰”的一声抬起头来。
      双眼瞪的老大,直勾勾的凝视着曹昂,眼眶中仿佛有流光溢出。
      若是仔细观察的话。
      便可见钟迪那捏着拐杖的右手,在隐隐发力,以至于指关节都有些发白,干瘦的手指变得越发狰狞。
      “将军此言,可是当真?!”
      曹昂毫不迟疑的重重点头。
      斩钉截铁的说道:“此乃我曹家的作战方略,我父亲曹操亦知晓之,最晚在平定兖州周边之后便会施行!”
      ……
      “笃笃!”
      钟迪的拐杖在地上猛敲了两下。
      接着这个年近六十的老人,那苍老干涩的声音中,却难得带上一丝激动。
      “我儿钟繇钟元常,眼下正在长安为官,身受董贼胁迫,老夫是日夜为其担忧,生怕其遭受性命之危。”
      “除他之外,长安尚有诸多钟氏子弟,将军若是能信守此言,率兵攻灭董贼,将元常及其余子弟解救出来。”
      “老夫愿代表整个钟氏,尊奉将军为主,支持您的一切决定!”
      说了这些,尚且未完。
      钟迪接着又指了指县衙的方向。
      而后毫不犹豫的表态。
      “待会儿晚宴之时,无论其他三家是个什么想法,钟家都会支持您,愿为将军掌控颍川尽绵薄之力!”
      直接从态度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就差没有当场奉曹昂为主了。
      之所以能做到这个地步。
      除了钟繇是钟迪的亲生儿子之外。
      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眼下整个钟家中青年一代,能够挑大梁的,此刻都在长安城。
      偏偏最近得到消息,说长安城那边颇有些动荡不安。
      一旦族中子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偌大的家族将会陷入青黄不接,新生代力量断绝的尴尬境地。
      因此曹昂将战略计划摆上台面后。
      钟迪才会激动到无以复加。
      甭管曹昂能不能办到此事,只要他有这样的心,有这样的想法。
      那都是一条解救亲儿,以及钟家其余子弟的大好渠道。
      这个地方一拿捏。
      钟迪又岂有别的选择呢?
      …………
      钟迪走了。
      在与曹昂立下约定之后。
      便拄着拐棍,被搀扶着离开了。
      望着老同志远去的背影,曹昂嘴角不由微微上扬,露出一个莫测的笑容。
      其实在从荀攸的嘴巴里,了解到关于钟家的情况之后,曹昂就想到了通过这个法子,来进行突破。
      毕竟一旦将家族子弟解救出来,就意味着能够迅速恢复元气。
      而作为家族优秀子弟的代表,也就是钟繇,能够迅速扛起家族大梁,这对一个成熟的世家而言,无比重要。
      如此一番思绪过后。
      曹昂将念头收拢。
      复又看向荀攸。
      “公达,按照你所说的,陈家在难易程度上排第二,是否如此?”
      在荀攸点头给出回应后。
      曹昂抬起手,便向前一推。
      “打铁还需趁热,钟家已经折服,此时合该一鼓作气。”
      “走,且随我拜会陈公!”
      ……
      陈公就是陈纪。
      说这个名字或许不熟悉,但如果论起他的字“元方”,想必不少人就耳熟能详了。
      这老爷子今年六十二岁。
      和钟迪属于同一辈人。
      同时也是陈家硕果仅存的老同志,自然而然的也就是陈氏族长。
      陈纪之父,乃是当初名动天下的,颖川四长之一的陈??,别号陈太丘。
      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所提及的乃是同一个人。
      而这篇文章中的“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就指的是陈纪。
      对于曹昂而言。
      这样曾经活在课本中的人物,如今居然活生生的站在面前,着实令他感到有几分奇妙的意味。
      而当这老爷子并同其子陈群。
      亲自到门外相迎的那一刻。
      这种奇妙的意味就越发浓重了。
      陈群陈长文,这位也同样不简单。
      抛开他身上凝聚的诸多名气光环,最令曹昂记忆深刻的一件事。
      便是这陈群,乃是九品中正制的主创者,也就是说,世家门阀天下的景象,是从他这儿得到了制度上的支持。
      ……
      对于九品中正制。
      曹昂可谓是深恶痛绝。
      这玩意儿就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在设立之初,对于遏制清流乡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巩固了朝廷的统治。
      但它的弊端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所谓的好处,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说没有好处。
      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就是给人才设定品级,由品级来决定一个人的上限和下限,以及其升迁的快慢。
      而负责评定评级的,则是中正官。
      在制度设立之初,中正官一般都是地方官员兼任,往往是由郡太守,或州刺史推举,或者朝廷指派。
      也就是说,在设立之初,人才上升的渠道,还是掌握在朝廷手中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上逐渐对这套评选制度进行侵蚀,再加上朝廷,必不可能如立国之初那般强势。
      很快,负责评定品级的中正官,就变成了由地方上自行推举,甚至当地的几个宗族坐下来,一边喝酒一边推定。
      同时评定品级的根据。
      也从家世、德行、举止,德行占据最主要的评分标准。
      变成了家世压倒一切。
      可想而知。
      在转入这个阶段后,本意是想打压清流乡党的九品中正制,反过来就变成了助长歪风邪气,固化阶层,巩固世家门阀统治的最强有力武器。
      若是朝廷一直强势便罢。
      一旦出现倾颓之态。
      那么分崩离析的速度,将会比一般的封建王朝,还要快上十倍百倍。
      可如果作为王朝的统治者。
      又怎能寄希望于后世之君代代强势,永不出错,朝廷永不倾颓呢?
      因此对于曹昂而言。
      这玩意儿就是个毒瘤!
      必须掐灭这个制度的出现。
      ……
   &nbs

第二百八十三章转瞬之间,四族已得其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