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六十二章稳如泰山,曹子脩安居平五路![1/2页]

三国:我,曹家长子,大汉慈父! 凤雀吞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陈国陈县。
      陈王刘宠此刻骑在高头大马上,从城中缓步而出。
      一身精良打造的轻甲,将其身上各要害位置,给包裹的严严实实。
      而在出了城池之后。
      显现在刘宠眼前的。
      则是整装待发,严整肃穆的大军,正等待着上面下达发兵的号令,便即刻带上行装,赶赴战场。
      眼见得自己麾下的儿郎们都精神焕发,一个个战意昂扬,刘宠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对一旁跟上来的骆俊说道。
      “孝远,我领兵出征的这些时日,国中上下的诸多事务,就全部交由你来处置了,打理好,等我归来即可!”
      一个诸侯国中的实际掌权者,原本就应该是国相,而非诸侯王。
      只不过由于眼下朝廷无力。
      再加上陈王是少有具备实权,拥有强盛兵力的地方藩王,因此这??情况倒是罕见的反了过来。
      而在听见刘宠的言语后。
      骆俊却满脸苦笑的点了点头。
      同时颇为无奈的说道:“殿下,其实您大可不必走的这么着急的,完全可以再等上几日。”
      “待曹孟德那边发兵,并即将抵达的时候,您这边再率兵北上策应,想来应该是更为稳妥的法子吧!”
      刘宠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
      大手一挥,便斩钉截铁的否决道。
      “孝远老成之言,我自清楚明白,只是眼下情况危急,也顾不得什么稳妥不稳妥了,我必须尽快动身才是。”
      “由陈县出发,转道进入长平县,而后再北上抵达位于陈留郡的扶沟县,这期间多少也要花费些时日。”
      “而曹孟德那边何时能来,我却并未收到消息,倘若他晚上几日,那扶沟县岂不是要被袁公路一举拿下?”
      “一步慢,便是步步慢,守在扶沟县中,我军还能掌握有主动之权,要是被袁公路攻破了扶沟县,那恐怕我军只配跟在后面吃土了。”
      ……
      听闻此言。
      骆俊更是不由心中暗叹一声。
      前天夜里,自家殿下收到了一封,来自于北边魏郡的求援信。
      这封信是由曹昂亲手所书,目的就是想请刘宠率陈国军队,帮忙拦截一下袁术的进军路线。
      并且在后续兖州牧曹操率兵抵达之后,两家合兵一处,共同击退,甚至击溃袁术的进犯。
      在收到这个消息的当天夜里。
      刘宠便连夜召集急了国中众将,在仅仅只用了短暂的一天时间之后,就集结了超过上万军队。
      并且在今天上午,也就是此时此刻,就准备出发了。
      整个过程可谓迅猛无比,雷厉风行,效率高的惊人。
      而刘宠之所以会这般上心。
      完全是因为曹昂向他开了这个口。
      仅此而已。
      并没有许诺任何的好处,什么威逼利诱,这些全然都不存在。
      而这边骆俊在叹息一声后。
      略微迟疑的几秒钟。
      终究还是选择继续进言道:“殿下,我担心的就是这个!”
      “咱们这边距离扶沟县终究是近,倘若曹孟德未能按时抵达,彼时恐怕就要以您一己之力,和袁术相抗衡了。”
      “损兵折将,这些都是小事儿,就怕一旦我军不敌,殿下您有失啊!”
      ……
      其实这番话,骆俊昨天就说过了。
      奈何刘宠意志如铁。
      今天他又翻出来说了一遍。
      得到的依旧只是坚决的态度。
      “孝远,不必再说,我意已决!”
      “当初讨董联盟解散,我等于洛阳归来,分道扬镳之际,我曾亲口对曹家父子做过承诺。”
      “一旦他们有用得上我的时候,只需一封书信,便是千里万里,我也会率兵亲至,如今正是兑现承诺之时!”
      说到这里。
      刘宠稍微顿了顿。
      而后握了握腰间的剑柄,慷慨激昂的说道:“大丈夫岂能言而无信,若是曹孟德能按时抵达,那是最好不过。”
      “倘若稍晚上几日,那我便据城而守,与袁术打上一仗,又有何不可!”
      ……
      话说到这个份上。
      骆俊知道再劝无益,自家殿下心意已决,说多了反倒徒增不快。
      故而只能对刘宠躬身行礼道。
      “既然如此,那便祝殿下一路顺风,在下且于城中待殿下得胜归来!”
      刘宠点了点头。
      而后对左右将校示意一下。
      “三军听令,即刻开拨!”
      大军轰然拔寨。
      尘土飞扬之间。
      一支万余人的军队,便浩浩荡荡地朝着陈留郡的地界而去。
      而此刻骆俊依旧站在城门口处,看着刘宠远去的背影。
      不由暗自摇了摇头。
      “这曹子?,面子是真的大啊!”
      依照他对刘宠的了解,这位陈王殿下多数时候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当初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刘宠不就是这样的表现吗?
      巴不得躲在家里睡大觉。
      倘若此番向刘宠求援的不是曹昂,而是别的什么人,那骆俊可以断定,这位主是决计不会率兵出发的。
      唯有曹昂曹子?。
      接连两次请动了刘宠。
      当真可谓情面大过天了。
      …………
      而就在刘宠发兵北上的同时。
      位于河内郡的怀县县城中。
      从乐成县出发,一路星夜奔驰,马不停蹄的袁绍军使者。
      总算是抢在三日时间内。
      成功抵达了目的地。
      日行五百里,放在当今这个时代而言,绝对算得上是超高速度。
      而为了能够做到如此程度。
      使者一路接连换乘,且骑的都是最上等的战马,即便如此,还是付出了类似好几匹优质战马的巨大代价。
      换了一般的势力。
      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损耗,也做不到如此令人惊骇的通讯速度。
      不过抢在最短时间内,见到了河内太守王匡,并且把袁绍的亲笔书信送到了他手里,那么这一切就是值得的。
      此刻在怀县郡府中。
      王匡盛情招待了这位来使。
      并且在通读了袁绍给他的书信之后,当场便作出了郑重的承诺。
      “还请回报本初兄,最迟三日之内,我便会率兵出发。”
      “此番我调动兵马,不敢说胜得了张杨和于夫罗,但他们二人想要摆脱我的追击,安然北上袭扰邺城。”
      “这也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嘿,反正同在河内郡扎根,我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不听我这太守的调令,本已有取死之道!”
      ……
      王匡答应的干脆利落。
      甚至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也压根就不存在和手底下人商议的环节。
      这放在其他势力是很难出现的。
      而王匡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行事果决有魄力,也并非是袁绍在书信上给他许诺过什么好处,又或者向他痛陈利弊,晓以利害。
      他答应的这么爽快的根本原因。
      只有一条。
      信是袁绍送来的!
      换了任何一人,请他拖住张杨和于夫罗,王匡都必须深思熟虑一番。
      哪怕是曹昂出面相请,王匡也一定会狠狠的花费一段时间进行考虑,并且最后拒绝的可能性更大。
      唯独袁绍的要求,王匡向来是不打折扣的执行。
      这一点在当初诸侯联盟,讨伐董卓时就有所体现,王匡往往都是第一个跳出来,摆明车马,举起旗帜为袁绍唱赞歌的。
      袁绍的决定,他一律同意。
      袁绍反对的,他跟着否决。
      这老小子是个完全依附于袁绍的附属,属于是袁本初的马仔。
      而且是特别听话的那种。
      因此袁绍让他出兵追击张杨二人,王匡才会拍着胸膛,答应的爽快至极。
      而这。
      也正是曹昂哪怕大费周章,必须绕一个大圈才能达成目的,也要先送信给袁绍,请他代为出面安排的真正原因。
      ……
      陈王刘宠率重兵北上支援兖州。
      河内太守王匡同样领兵,出了怀县之后,一路赶往朝歌,其目标直指张杨二人。
      一时之间。
      整个关东一带可谓风起云涌。
      而当这两个消息传回邺城之时。
      整座邺城上下,上至各大小家族及郡府中的官吏,下至贩夫走卒,乃至寻常百姓,都陷入了一片沸腾之中。
      就在前两日。
      在曹昂的严令之下,捂了许久的盖子,终究是漏了风。
      行军司马张杨和南匈奴单于于夫罗,联合率兵北上,驻扎在朝歌县,正对邺城虎视眈眈的消息爆出来了。
      当可谓是给予了原本就风雨飘摇的魏郡,一记沉重的打击。
      尽管有曹昂的强力控制。
      邺城中一时还未生变。
      但在人心极度离散的

第二百六十二章稳如泰山,曹子脩安居平五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