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西派自然是靠“板头”,用打点子嘴皮子的节奏来“闹”,可谓是舌灿莲花。
这东派就靠的是“舞彩棒”,用热热闹闹的打斗来“闹”,可谓是群英荟萃。
说起东派的“闹”,倒让人想起哪吒闹海来,两个“闹”字异曲同工,都是武打,引人入胜。
奎爷让他们来季林市找的人叫葫芦爷,据说是跟奎爷当年拜了同一个师父学艺,是同门师兄弟,后来都出了徒,奎爷和葫芦爷也没断了联系。
小六子和丫丫打了个出租车往奎爷给的地址去的路上,听徐不凡提起葫芦爷的名号,丫丫不由得好奇地问:“为啥要叫葫芦爷呢?”
俩人在营埠的时候就曾经好奇为啥一个女人要叫垛爷,后来才知道垛爷本命叫张金朵,成名前,算命的说她命里缺土,垒不实,让她在名字里加个土字旁补一补,就叫了张金垛,本身她也有点爷们儿性格,为人豪气,成了角儿以后就成了垛爷。
从知道这个原由之后,丫丫就知道这些名角的外号多半都有些来历的,也知道大部分都跟本名沾点边儿。但是,葫芦爷这个名号实在让人想不通,总不能有人就叫“张葫芦”、“李葫芦”吧?
徐不凡听到丫丫问,忍不住笑了:“这事儿我还真跟师父打听了。”
“这葫芦爷本家姓胡,半路出家做了二人转演员,因为没有什么功底儿,没少受苦。尤其在季林,不会舞彩棒,就跟面点师傅不会揉面一样儿根本就没有活路。”小六子说道:
“所以葫芦爷半路出家,从武打基础开始练起,难免要付出比别人多好几倍的精力。”
“看来葫芦爷也不容易。”丫丫感慨。
小六子点头:“葫芦夜最开始学艺时,跟师兄弟们对打拆招,经常被揍得滚地葫芦似地满地轱辘。所以就得了“葫芦”这么一个外号儿。后来干脆连他本名叫啥都没人知道了。等到后来成了角儿,跟奎爷一样,在二人转这个圈子里成了持一方牛角的人物,干脆就被尊称为“葫芦爷”了。”
丫丫乐的前仰后合。
“虽然他不避讳有人提起他这段过往,但是这种事儿轻易也不再有人知道了,都以为是因为他处事圆滑才叫了这个外号,真正的真相也就他们这些同门师兄弟才知道一二。”
丫丫听完忍不住抿着嘴笑了半天,打趣道:“也不知道真有一天要是你也能到这个地位,会不会也被人叫一声‘不凡爷?”
徐不凡“噗呲”一声笑了出来,一本正经地嫌弃道:“啥玩儿楞‘不凡爷啊,你可咋想出来这嘎咕词儿的,瞎说八道。”
“那难道叫‘六子爷?”丫丫乐不可支地问。
徐不凡摸摸下巴想了想,认真地说:“应该叫‘凡爷。”
说完自己还像那么回事儿似地点了点头,一副高人模样。
丫丫忍俊不禁把脸埋在了六子哥的肩膀上,还不敢笑出声儿,只是肩膀不断地颤抖,出卖了她憋着笑呢。
徐不凡见她这样,自己也忍不住笑了,伸手去挠丫丫的痒。
俩人一时间闹成一团。还是司机提醒到站的时候,才知道已经到了地方了。
下了车,俩人整理了一下衣服。小六子抬头看了看眼前的农家院,深吸一口气,上前敲门。
只是,门没锁,一碰就开了。
第123章 凡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