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被打下来的地区。堡垒营则负责守护伊姆坦和运输路线,并加紧培训,以便补充前线减员。
首先是攻克外围的庄园和楼房,但is武装没有布置任何力量在外围,很顺利地攻下了。随后,铁甲营的士兵进驻那些农庄和楼房,在制高点架设机枪控制可见的道路部分。随后,弯刀营和长矛营将队伍分散开,以班为单位,逐屋搜索作战,每占领一间房间,就派一个人守卫,每占据一栋房屋,则全班就地守卫,让下一个班进攻下一栋房屋。而铁甲营则跟在他们后面进行支援,接防楼道。每清理出一个街区,则立即将所有的进入通道堵住,在各角设立火力点,阻止is武装人员在该街区附近活动,全军逐栋房屋逐栋房屋地清理着往城中心推进。
坦克和步战车则作为固定火力点,在安全的地方监视着街面。若是有人试图穿越街道,势必受到一阵冰雹一般的弹雨袭击。这种方法虽然慢,但却很安全,避免了大部队沿着街道前进,陷入巷战的危险。陷入巷战中的部队,需要面对前后左右和上面的威胁,而且坦克和步战车无法进楼,在大街上难以对抗神出鬼没的反坦克火力。越往城中心走,交火就越激烈。根据美国教官的战法,若房间门没关,则用一根木棍推开门,然后用潜望镜观察。若没有危险,则进入搜查整个房间,然后是下一个房间,若有人在里面打埋伏,那就不客气了,手榴弹伺候,尽量不要与敌人直接交火。若发现敌人通过破墙等方式穿梭于楼房之间的,立即用家具堵上破洞,并多派两个人防守。楼里有不少门是锁上的,士兵们便使用霰弹枪破门,但是这也有很大的风险,is武装人员经常在门后设置诡雷,士兵们在付出多条生命之后,才学会了破门之后等一分钟的诀窍。但好在每个班都配备了电台,有情况立即上报,祖海尔将其中有用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给每个班长,每个班遇到什么奇怪的情况也能及时告诉大家,这样两个进攻营就形成了一个整体,不仅可以相互配合,还能相互学习。
而指挥官也能随时指挥调度,并向步战车、坦克、飞机请求火力支援。这种打法很耗人力和时间,但是好处也很明显,就是减少伤亡。由于约利亚军队的优势就是人多,长矛、弯刀、铁甲三个营的人加起来有一千二百人,而is武装最多也就三百人,他们如果分散防守,则在所有的点上都是以弱对强。如果他们集中防守,则正好就处于飞机和坦克的火力之下。所以is武装人员虽然单兵素质都很高,却也不敢单独行动,一般都是三人一组,通过楼道和房屋进行坚守,而稳扎稳打的进攻营战士们则充分表现出了耐心,一间屋子攻不下,就守住入口,其他人去进攻周围的房子,直到将整栋房屋包围起来,从各个方向进攻,令is武装人员无从防御。
就这样打了四天,进攻营逐渐将is武装人员压缩到了城中心。期间他们也组织了几次反攻,但白天的反攻被飞机挫败,而夜晚的反攻则在哈迪追加购买的夜视仪下,毫无成效。
在进攻营推进到城中心的时候,一间坚固的房屋成为了is武装的堡垒。这间房子四周都是空地,窗户里架设的机枪封锁了四周的道路,步兵根本无法接近。而且他们还有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连侦察机也差点被他们的防空导弹打中。哈迪见状,命令所有的迫击炮集中轰击这栋大楼,从他们机枪打不到的地方发射炮弹,从楼顶击垮他们。一声令下,三个营共五十多门迫击炮、迫榴炮立即全力轰击那栋楼房,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天花板上,那栋楼从原来的五层,变成了四层,然后是三层,最后成为了一堆六七米高的瓦砾,而整个过程,只花了短短的十分钟。
两个营的士兵不敢懈怠,没人敢穿越空地,他们用各种翻墙、打洞、走平台的手段,占领了四周的楼房之后,才让坦克开进城中心广场。通过对瓦砾的翻查,发现里面有六十多名is的武装人员的尸体,地下室还有二十多塞勒海德平民的尸体,他们都是被炮弹炸死或瓦砾掩埋致死。
哈迪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心情十分沉重,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有三十多名进攻营的士兵死亡,平民也有十余人死亡,再加上这里的二十多人,平民的伤亡有点太大了。而且奇怪的是,欧尔曼的is武装似乎对塞勒海德无视了,整个作战期间居然没有派任何人来进行增援。铁甲营的士兵又将所有的楼房都检查了一遍,最终确认,塞勒海德城已经全部解放。
第81章 五、征北-14[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