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随着那份调查报告被肯定而已经淡化了的那个隐隐担心,现在俨然已是棺材板上最后的一颗钉子,被狠狠地砸实了。
市物资贸易中心被首批登报误注销这件事,在市清理整顿领导小组的会议上,没有做为主要问题摆出来。
李明德那天在办公室里,将段鹏举轻描淡写地批评了那么几句后,也没有深究责任的打算。
第二天,分管业务的赵达明副局长叫上段鹏举,一起去市清理整顿办汇报了一下首批注销企业的情况。
会后,又一同和物资局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有效沟通,最终依照赵副局长的方案,物资贸易中心的问题总算得到圆满解决。
段鹏举心里清楚,这个事情的起因,主要在于科里审查名单时把关不严。
对于市物资贸易中心这样的物资局直属全民企业,科里资格比较老的同志,都知道这个企业的性质,但凡审核时认真一些,也不至于出现在注销名单里。
在这个问题上的过失,除了做为科长负有领导责任外,科里审核的人以及组长郭连星,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至于新来的学员高征宇,现场调查不彻底的责任是肯定的。
那天在会上能主动站起来承担责任,意外之余又令他感到满意。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台阶。
当时,自己正在气头上,如果没有高征宇的主动揽责,像郭连星这样的‘机关老油条,对这种敏感的责任是断断不肯承担的。
如果硬压着他承担,他很可能会找各种理由,甚至将责任推到审核把关上来,甚至推卸到他科长头上,那样,矛盾就会激化。
而他虽贵为科长,但却无法强压郭连星,也无权开除这样的刺头,僵持下去,一旦使自己下不来台,今后在科里的威信也会大受影响。
既然高征宇肯站出来承担责任,所以,在去李明德局长室前,段鹏举做好了一旦上面深入追究,就牺牲掉高征宇这个小卒的打算。
毕竟只是一个学员,而且没有什么根基,捏不动郭连星,让高征宇背个锅就成为不二选择,就像很多部门出了问题,让“临时工”背锅一样,这样不会触动任何一方的利益。
好在李明德局长举重若轻,赵达明副局长又亲自出面,轻而易举地把这个危机化解了。
既然上面不追究,段鹏举在科里也就没有强调责任的必要了。
事情就像过山车一样充满了戏剧性。
在上层,这件事就像天空中的薄云,风吹过后,慢慢消散了,不着任何痕迹。
企业科的清理整顿工作又恢复了往常,每天人来人往,忙碌依旧。
这件事对于高征宇来说,是个例外。
他无从得知这件事最终的结果,做为问题的直接当事人,自那天后,他的心情就跌入了深深的谷底,不断挣扎、徘徊。
高征宇当然的断定,此事之后,自己离开市局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前一阵子,随着那份调查报告被肯定而已经淡化了的那个隐隐担心,现在俨然已是棺材板上最后的一颗钉子,被狠狠地砸实了。
那天晚上,高征宇在椅子上一直坐到半夜,也没想出什么解救的办法。
次日早上起床,他收拾起行军床,把行李整理打包,洗漱用具之类的也装到袋子里,办公室自己的物品都收拾妥当。
他做好了在企业科最后一天的打算,随时准备提着行李走人。
&
第119章 余波蔓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