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但在塑造自己孩子的成绩方面,不管是孔子的“因材施教”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师门第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成绩上,往往比同龄的孩子优势不是那么明显。
这种怪象体现在刘冠艺身上,高考两年均名落孙山,最终在父母的主张下,参加了招干考试,赶上补录的批次,得以录取。
按照刘冠艺父亲的说法:“女孩子嘛,大学考不上就考不上吧,重要的是找个体面、稳定的工作,最终找个好婆家,有个好归宿。”
尽管被她母亲斥为“大男子主义,不尊重女性”,但在刘冠艺心里,对此是认可的。自小到大,她也一直喜欢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好在她弟弟成绩突出,一直保持在班里前十名,在那所市重点中学里,显示出良好的进入大学潜力。
也因此,她父母的希望自然转到弟弟的身上,化为全力支持和保障的行动,包括每天早上,安排由刘冠艺起床给弟弟做早餐。
这样一来,每天天蒙蒙亮,刘冠艺就早早起床,为弟弟和家人准备好煎鸡蛋、煮牛奶,或者馒头加小米粥之类的早餐。
第三次高考失利和等待补录进机关期间,她理所当然成了家里最闲的人。
有一阵子,闲的发慌,她甚至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多余的人,那种挫败感时刻萦绕着她,除了每天为家人精心准备好三餐,她最大的渴望就是尽快给自己找个事做。
接到补录的通知时,全家人如释重负。而对于刘冠艺,简直比考上大学还开心。
经过干训班的培训后,终于在五一节前,接到市局企业科实习的通知。那一刻,快乐的她仿佛像出笼的小鸟,就想飞起来。
像很多渴望工作的新分子一样,一个多月来,刘冠艺对工作的努力和认真,加上她一手漂亮的小楷,抄录的档案赏心悦目,让魏秀华很是满意。
原来堆积如山的企业档案,在魏秀华带着邵晨和刘冠艺的努力下,已经大部分进了档案柜。
所以,高征宇对刘冠艺所说的,早点上班是赶工作进度,没有丝毫怀疑,但事情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刘冠艺进入企业科没几天,就默默留意上了高征宇。
那个沉默寡言、忙来忙去的身影,习惯性紧抿着嘴唇,轻皱眉头的样子,很是吸引她。
高征宇虽说比她早来了几个月,但不像科里的李伟杰那样爱拔尖,也不像赵军生那样受科长喜欢。
从科里同事们对高征宇的态度来看,他的任劳任怨,多半是因为没有什么门路而刻意的自律和低调,每当听到有人喊“小高,去如何如何”时,她都会听见一句悦耳的声音“哎,好的,来了”。
听魏秀华讲,她曾想把高征宇要来档案室,就是看上他对待工作的劲头,但不知什么原因,段科长没同意,说他不适合在档案室。
整理档案之余,屋里的三个人每天都会谈论一些话题,用以排解枯燥和无聊。遇到有关高征宇的内容,她都会竖起耳朵仔细听,每每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追问几句,是想听到更多有关他的事情。
在档案室,每天要应对很多科里科外的人查阅和借调档案,刘冠艺最希望看到高征宇的身影,如果能借机和他说上几句话,会让刘冠艺的心情快乐一整天。
只是,高征宇隔三差五地进档案室,匆匆借还档案,更多的时候是和邵晨熟络。
平日里,她一直想有机会和他单独说话,可众目睽睽的,她不能冒着被人议论的风险。
她暗自盘算道:得找个机会,和他近距离接触,哪怕多说几句话也好。
第81章 刘冠艺的预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