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座位虽然空着,但屋里屋外的人,都能感觉到那张空椅子的统治力。
早上九点,临城市企业管理局企业登记管理科门前的走廊里,聚满了前来办事的人。
手里拿着材料的、抱着档案袋的人们,三三两两拥在科室门口两侧,不时地向楼梯口方向张望。
期间,有其他科室的人员经过,不得不边说着“借过”,边分开簇在门两边的人群。
前文说过,市府分配给局里的五间办公室,无法满足所有科室办公所需。李明德局长在胜利公园西北角,与公园隔街相望的军区招待所,为这些业务科室租了一个楼层。
招待所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四层的砖混结构,主楼面向十字街角正对着公园,两侧裙楼顺着街道走向,向西和北呈丁字型展开。
楼前是宽阔的院子,此刻停着十几辆车。老上海、伏尔加、拉达轿车,带着帆布篷的北京二一二吉普,还有面包车和俗称“半截子”的双排座以及几辆大型货车。
自行车棚在北侧靠近街道的铁皮棚底下。铁围栏沿着街道将整个院子围起来,形成独立的院落。大门立柱上,挂着带军区招待所牌子。
进了主楼,门厅处是接待厅,正对着门是一幅宽大的楼梯,楼梯两边是长长的走廊,沿着走廊排列着房间。
考虑到住宿和办公混杂在一起管理不便,招待所方面特意开通了北楼的侧门,将那里的楼梯单独封闭给企业管理局的科室使用,使外来办事的人员不至于与住客交叉。
北楼侧门明显比招待所的正门繁忙许多。除了周末,这里的人流总是络绎不绝。
楼下虽然没有任何企业管理局的招牌,但这些办事的人们,似乎总有办法找到这里,因为他们必须找到这里。
企业登记管理科正处在四楼步梯的把头位置。
紧邻楼梯口,是企业管理科的发照兼档案室,由招待所的一个套房改造而成。最里间是档案室,满满的档案柜,装满了营业执照档案和企业资料。套间的外间,又被玻璃隔断隔成内外两部分,里面办公,外边供业务咨询。
咨询窗口前,科里的一个工作人员,正在玻璃隔断下弧形窗口前,略显疲惫又无奈地,对着前来办事的人解释着什么。每天千篇一律又简单的问题,很是磨炼人的心性。
在他右手,靠墙的发照窗口处,在发照人员的指点下,一个办完手续申领执照的人,正趴在窗口处签着字。后面,几个等待领照人依次排着队。
再向里的第二个房间,三十平米大小,看样子原来是招待所的小会议室。现在,摆了六张办公桌和三组文件柜,是企业科负责对新办企业开业条件审查、年检和日常监督检查的外勤办公室。
此刻,办公室里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几个办事人在等着他签字。其他办公桌上,不时有办照的人过来,借用一下,填写表格。
外勤办公室再向里的一间,门楣上挂着企业管理科科长室的门牌。
第63章 企业科走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