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了。
不会做的题听了很多遍之后心里也有了谱。
但是医学生的期末考可不是这样的。
很多内容老师只讲过一遍,甚至一遍都没讲,只是在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有的可能是书上面的一段小字。
然后就要求你能够选出正确答案。
当然也可以进行漫无目的的题海战术。
高中的时候,周寻觉得,题目是有限的。
到了大学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题目是无限的。
如果是简答题还好,背一背,老师顾念师生情还能多给自己一些分数。
如果全都是选择题,那个题库只能用浩瀚来形容。
期末考试逼近的时候,学校的课程也都差不多结束了。
大家其实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地方。
可以去人满为患的学校,也可以去自己发现的像是图书馆之类的地方。
还有就是像周寻一样待在自己的小房间。
“我高考都没有这么认真。”除了严璐,大家其实也都是选择待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面学习,到了饭点的时候,大家会点外卖然后一起坐在小办公室里面吃饭。
周寻觉得自己确实高考都没有现在这么用功。
“那只能说你们这边高考太容易了,这几年你们这已经快成了高考移民大户了。”马拉表示这种情况和她那里得高考相比,那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我们和周寻用的是一套卷子啊!”黄山觉得和眼下的期末考比起来,“对我来说那可能还是高考比较难。”
周寻表示理解,就算来自于同一个省,用的是同一套卷子,但是不同市之间的竞争其实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你们那高考很难?”
周寻觉得黄山眼下的意思就是这个期末考的难度还是比不上高考的难度。
“倒不是说高考的题有多难,或者说准备有多难,我觉得高考难的地方在于心理压力,那种对于未来的未知,未知的东西永远是最令人恐惧的。而且感觉自己所有的未来,都决定在那一次的考试上面,这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准备考试再难,但是我们可以确定我们已经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就算考题再难我们得到的最坏结果就是挂科,但是如果是高考的话,我们最坏的结果真的可以很坏很坏。”
黄山边吃着外卖,边说出这么一番话出来。
“如果是这样考虑的话,那么你说的没错。”周寻难得地对黄山的观点表示认同,“但是我说的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考点的难度,像我们大学里的考试,完全让人觉得抓不到重点,感觉很多知识基本上要求你做到过目不忘。”周寻觉得这是很让人奔溃的。很多知识和内容只是在自己的眼前和脑海里面晃过一次,就要求下次见到的时候要能够选出正确答案来。
更让人奔溃的是感觉身边的大家居然都能接受这样的知识密度。
在医院见习的时候,周寻见过不止一位学长和学姐,只是去问了病人一遍的病情,然后也没有做任何的记录,就能把那位病人的情况全都牢记于心,自己回去补充大病历的相关内容。
这样的能力,周寻觉得,其实算得上是过目不忘了。
“根本记不住啊!真的是令人奔溃。”周寻最害怕的就是死记硬背。
也曾经询问过医院的学长和学姐如何做到病人只说一遍的病情和基本情况就能完全记住。
得到的答案是说在那个时候需要保持满分的专注。
他们说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记下来那些事情的,只是自己在问,然后病人回答,接着就记住了。
因为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带着一个小本子边问病人病情边进行记录然后回去办公室再进行病历的补充的。
这明显只是新手做的事情。
有经验的医生都是盲记下来的。
更为离谱的是,有时候自己记录下来的还不如学长和学姐们用脑子记忆下来的。
虽然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记录错误的信息,那还不如在听病人说病情的时候保持十二万分的专注,然后将病人的基本情况做到牢记于心。
“慢慢来,一点一点记的话,其实也还好,最重要的是不要太着急。”
周寻很佩服林彬的就是这一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做过运动员的原因,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是一副不慌不忙的模样。
但是周寻也知道自己的性格是很容易着急的。这也没办法短时间就改掉。
只能慢慢注意。
“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
想到还有好多的内容没有看,考试又快到了,周寻觉得十分烦躁。
想不到自己已经提前开始准备了,居然还是这么被动。
“我觉得考试是我医学生涯的一座大山。”
“你上次说的好像是解剖。”马拉表示周寻说这话已经不止一遍了。
“对啊,解剖考试。”
周寻觉得自己的逻辑没有毛病。
第156章 期末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