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判断,自诩为经验老道。
周寻觉得自己曾经是这样的人,但是眼下她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判断基于经验,再深入地说就是基于统计得出结论。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是概率为1。
要做出判断,必须把自己置身于比被判断者更高的位置,因为人们大多不敢向更高者或者未知的事物做判断,那时人们会说,99.99%的概率,或者在前面加上一句,在多少多少的置信区间内、在误差范围内。
由于大多是强者向弱者做判断,而强者在弱者的眼里几乎是权威。
周寻小的时候有过类似的经验。
一位她很尊敬的老师很早就对她下了判断,说她以后肯定比不上同班的另一个男同学,其实那时她的成绩比那位男同学好,因为她是第一名,而他只是潜力股。
但老师还是很“看好”那位潜力股。大意是说因为周寻的性格原因,前路不太顺。
周寻一直是不服输的性格,也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可能都已经过去10年了。
说实话,那位男同学现在确实混得比自己好,高考成绩就比自己好了太多。
但是周寻还是觉得不服气。
也许,那位老师后来知道他们两的情况后还会发出:“我那时候的眼光果然没错吧!”这样的感叹,以周寻不服输的性格想到这样的场面也会恨得牙痒痒。
但她也做不了什么。只是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在两个孩子还很年少的时候就轻易地做出了判断,委实不妥,也许他不知道自己会这样介意。
因为在周寻的眼里,老师就是权威,老师说别的同学以后一定会比自己好,那自己应该真的比不过他吧,觉得自己真是糟糕。
由于周寻的性格原因,高中,甚至是大学都内耗得很严重。现在当然好许多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自己这样的经历,如今的周寻十分讨厌给别人下标签,做判断。
人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
而强者或者权威者的判断有时会给被判断的人带来非常强烈的心理暗示。
你以为是自己眼光辛辣,其实不过是那个心理暗示作用强。
小时候的鸡汤都挺好的,并不是现在说的毒鸡汤。
诚实,勤劳,踏实,光明无论何时都是良好品质。而自私、阴暗、耍小聪明永远都惹人厌。
现在的一些文章,才让人真正觉得是毒鸡汤。近年来的强调阶级分化论,生而贫穷论,金字塔理论。
这些判断,不知会让多少幼小的心灵经受着风吹雨打,不过,话说回来,就像丛林法则的淘汰机制,最后的胜者一定是乘风破浪的人。
用“存在即合理”解释一切的话,一切批判都是无意义的。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发表的演讲里说:“我将永远站在鸡蛋的那一方。”如今的周寻也是秉持着同样的看法,将永远偏向更弱的一方。
你知道的,有些东西,远比公平更重要。
所以,眼下的周寻,觉得严璐才是那个可怜人。
第88章 偶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