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土路上,一只长约百米的队伍正在加速行军,马步混杂,队伍前方一人身强体壮,扛着一面大旗,旗上以大红为底,左边一个黄色的圆形,右边是一个是一个蓝色的月牙形,两个图案仅仅相依,一日一月代表“明”是为大明国旗。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当年列强侵犯,皆有统一国旗,时内阁大学士认为自己泱泱大国,不能失了身份,于是命工匠制成了这么一面大明国旗。
国旗由来已久,早在很久以前明朝远洋的商人就会悬挂这种日月旗来表明身份,工匠参照三辰旗,将其加以改进(三辰旗就是日月旗),最终制成了这么一面大明国旗。
那人身后还有两人,一个手持日旗,另一个手持月旗,正后一人举着一个以土黄色为底,当中印着一个大大的“明”字。
此外明国甚至还设计了国徽,蓝底中间一个黄色的圆心,外边是红色的十二个角状图形,寓意太阳的光辉。
这便是明朝的旗帜,明皇一句话,全国通行。
“流民越来越多了啊!”
我看着路边的百姓小声呢喃。
一路紧张的挺进之路,路上并没有遇到一个匪兵,全是反方向逃难的老百姓,
这也正常,我记得剿匪时打了一路的酱油。
有马的骑兵相比步兵的优势之一就是他们的机动性更加的高,行军可以承载更多的负重,同时又不影响行军速度。所以我还是比较轻松的,带的东西也要稍多一点。
“是朝廷的军队呀!”
路上的难民见了我们的旗帜纷纷欢呼,有的还下跪向我们叩头。
武籍却皱起来眉头。
“加速行军!”
众人再次加快脚步,将路边逐渐聚集的百姓甩在身后。
终于脱离那一拨难民,武籍有下令正常行军。
此时。
“报!”
前方一名斥候急速奔驰。
“大人,前方约五里处就是土原镇了。”
“我知道了,你继续侦查。”
武籍下令。
“是!”
其实根本不用斥候来报,眼前已经能依稀的看见不远处的集市了,集市不远处就是土原镇。低矮的城墙差点就看不见。
“这一路上怎么一个叛匪都没有?”
齐修还在纳闷。
武籍看向一边的山丘,这个山丘大约有二十几米高,底下一片小树林。
“停止行军,所有人靠近树林就地休息,补充体力
众人纷纷解散,齐修带着我和小吴去找水源,顺便侦查附近地形。
“累不累?”
“嗯,还行。”
其实真有点累,牵着马,一点不带停的行军十几里地,中间还要爬坡,地形越来越高,树林越来越稀疏,天又冷,穿的也多,负重很大,这都是不利因素。
齐修走在前边,小吴走在最后,距离我们两人有些距离,一言不发,我紧跟着齐修,绕着小山坡寻找水源。
然而并没有找到,这种地形跟本就不像是会有水源的地方。
没办法开源,那就只能节流了。
回到聚集处,炊事兵已经开锅做饭了。
队长召集众人商量计划,七八个人围在一起,聚在武籍左右听令。
我在齐修身后旁听。<
第十四章 围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