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趁势推入城中,呼厨泉攻了一阵后便也撤了回去。
城门底下尚有未曾死去的人,躺在地上哀嚎。
等确认对方骑兵确实走远,郭太方敢安排人手出城,收敛尸身。
“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郭太一筹莫展,面色难看。
猛遭打击,失却要塞,让他一时竟拿不出好的主意来。
如今城中兵力尚凑不足八千,又哪能做到击退骑兵,重夺三教口呢?
有幕僚当即向他提议:“将军,将其他分散的各部召回吧。”
郭太一怔。
那人接着道:“秦覆之攻的便是永安,如今又有了突破口,众人来守永安是一个意思的。”
是一个意思的么?
永安固然是城池,但不过是一县城而已,纵然经过加高加固也是有限的。
永安最为有利之处,便是和三教口之间形成的便宜防线。
轻失三教口,便失去了这重要优势。
而这失去的重要优势,需要什么来填补呢?人命!
这主要责任又是谁来担呢?他郭太啊!
要坐稳白波魁首之位,实力威望缺一不可。
现在唯一可利用的,便是等秦覆之人马彻底集合,还需要一定时间。
自己能否在这个时间点将三教口夺回,便是关键所在……
郭太拍了拍墙垛,无奈的叹了一声:“派人去告诉杨校尉,让他带人过来吧!”
“是!”
杨奉是白波军中实力仅次于自己的。
此番难免会闹意见……不过事到如今,也管不了这些了。
在这个时间内,郭太听取下属意见,凑上一些战车、鹿角之类的,对秦沧进行再次试探。
毫无意外的,他的反击又被推了回来。
好在这一次准备做的足,只丢下了两三百尸体而已。
带队的是于夫罗本人,他提着缰绳来到城下,高声道:“郭统领,你我相识一场,今日有一句良言劝你!”
“现在打开城门,尚可保全妻小,莫要执迷不悟啊!”
郭太输阵不输人,沉着脸道:“单于若真有本事,便来攻城吧!”
于夫罗大笑而去。
是夜,秦沧亲自下了三教口,赶来观望永安城,并进行试探。
“永安不算大,凭郭太的兵力基本上能四面守全不露破绽。”于夫罗说道:“要破此城,只能凭将领的悍勇和军士的不畏死了。”
秦沧点头:“彼辈的支援应该很快会到,我虽占据三教口,但后方运粮的速度依旧慢于对方……不过,破城终究不是问题的。”
“破城不是问题,将军怎还有忧心之相?”于夫罗忍不住问道。
“破城不是问题,时间却是问题啊!”秦沧摇头:“白波军各部皆以身后的袁氏为支撑,哪怕是破了永安砍了郭太,其余各人便会轻易屈服么?”
“他们不屈服,又顽城而守,终是耗费时日。”
如果里面再蹦出一两个善守的,那就更头疼了。
秦沧可是知道的,有个太原出身的人极擅守城,但他却并未寻得此人。
谁知道他现在投哪去了呢?
秦沧所求是每战必速,而不是拖拖拉拉。
耗费过多的时间,比牺牲更多的兵力,于他而言更加危险。
“先回去吧!”他拨转马头。
另一方面,收到郭太来讯的杨奉也是大为吃惊:“将军丢了三教口?!”
来传话的人目有异色。
杨奉当即意识到自己失言。
无论在哪个势力,直接给老大头上扣锅都是不对的言行。
他收起怨气,率部赶回永安。
“义节,我有愧啊!”一见杨奉,郭太便连声告罪。
杨奉心里冷笑,表面上却连忙安慰:“将军哪里话?秦覆之善战之名,不是河北尽知么?丢一山口,也不算甚大事。当务之急,是如何夺回三教口。”
“我有一策,还需义节指点。”
“愿听将军吩咐!”
“我意借义节之力,兵马推出城外,临近三教口再修一营寨。以营寨为根基,再修筑防线,以压缩秦覆之容身之处。”
“等站住脚跟,便又将营向前推进,如此便能限制彼辈骑兵,也利于我方防守。”
步步为营,扩大防线,郭太这个计划倒是极为不错的。
毕竟永安只是个县城,里面能容纳多少人马?
如韩暹、胡才、李乐等人都拥挤进来,意义也不大。
但有了外部营盘就不同了,可以让他们入驻其中。
“步步为营,倒是极好的,只是……我等修营,彼辈用骑兵来冲,如之奈何?”杨奉问道。
“我记得义节手下是有七百骑兵的。”郭太道。
一听这个,杨奉登时警觉:老梆子,不会想拿我的骑兵去挡刀吧!?
“义节切勿多想。”郭太连忙安慰:“我部亦有六百骑,我悉数划拨于你。”
“修营步卒夜晚行进,以车当先,以鹿角为根基。”
“等敌人反应过来,再用骑兵稍作骚扰牵制,便能落下营盘根基了。”
杨奉听完之后这才点头“只是如此的话,岂不是决胜负于一城之间?”
“秦覆之主攻在永安,不正应如此么?”郭太反问道。
“将军所言有理。”
两人当夜便展开了计划。
秦沧方面,先是哨骑探到动静。
很快,一路人马迅速推
第147章 乱世多英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