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3章 广积粮,多训练[1/2页]

穿越明末之重整河山 风雪筑银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能够用到什么时候?”宋浩问。
      “家里用的,算上民兵们的,可以用到明年新粮下来,老爷不必担心。”宋福笑道。
      照眼前的消耗,储存的粮食已经算是够用了,但宋浩下达了一个让管家有点无法理解的命令:“再收些粮食吧。”
      储存的粮食明明够用,为什么还要收买?
      宋浩给出的解释是:“我看今年的这个天气,明年的旱情一定持续,到时候粮价还是看涨,不如早早收购一些,免得到时候花冤枉钱……”
      宋浩说的有些道理,却又似是而非。
      粮食不是耐久物资,若是存放的太久一定会有损耗,而且陈粮本身就会贬值很多。
      等到明年的新粮下来,储存的陈粮根本就卖不出好价钱,仔细算经济账的话,现在就囤积粮食并没有多大的利益,而且相当的麻烦。
      但宋浩却完全不理会管家的合理建议,坚持要收购粮食。
      反正这种事情也是宋浩说了算,管家也就不和他争论了,而是直接问道:“老爷准备收购多少粮米?”
      “能收多少收多少,不要在乎价钱的高低。”
      不在乎收购成本的高低,这摆明了就是没有想过利用屯粮赚钱啊。
      老爷这是要做什么?有钱没地方花吗?
      宋浩当然知道现在收购粮食不合适,肯定是要亏钱的。
      但这完全就是没法子的事情,毕竟大明朝已经时日无多,根本就等不到明年的新粮下来了,必须早做准备。
      “还有,各村各庄的流民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何止是越来越低,简直是铺天盖地。”
      频繁的战乱和持续的天灾,让流民的数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
      在这个满是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为了活命,流民会本能的朝着生活比较好的区域流动。
      现在的流民已经形成两个最主要的流动方向,豫南、皖东的流民大多是去往比较富庶的江南。
      而晋北、晋东和豫北等地的流民则选择去来到距离更近的京畿一带。
      因为京畿严格控制流民的进入,来到这一带的流民只能分散到京畿各县以及乡村。
      光是涌入大风村附近这十里八乡的流民就有两三千人,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相信这个数字还会暴涨。
      “流民生活无着困苦可怜,若是眼睁睁的任凭他们冻死饿死,实在于心不忍,若是饿的狠了说不得还会做出抢掠打砸之事,不如支开几口大锅开设几个粥棚,好歹也要让他们有口饭吃,就只当是行善积德了……”
      行善积德?
      给流民开粥棚,让他们不至于真的饿死,这当然是好事,但经验丰富的管家却看到了这样做的一个巨大害处。
      粥棚一开,流民必定蜂拥而入,到时候就不是几千人了,恐怕会上万。
      那么多人,那么多张嘴,如何养的起?
      到时候若是继续开设粥棚,光是粮食的消耗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若是直接撤了粥棚,饥寒困苦的流民一定会聚众闹事,简直无法收拾。
      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开粥棚。
      不仅省了自家的粮米,还能免去很多麻烦。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这个人最是心善,见不得别人受苦,就算是有些麻烦也顾不得了。”
      宋浩说道:“不用有太多顾虑,就按我说的办,准备开设粥棚赈济灾民吧!”
      ……
      今年的冬天来的特别早,刚刚过了立冬没几天,就是一场豪雪。
      纷纷扬扬的大雪落了整整一夜,把小小的山村装点成为一片皑皑的银装世界,仿佛精致的盆景。
      天刚蒙蒙亮,巧儿起了大早,正要去老爷房里服侍,却惊讶的发现宋浩门前站了一溜“雪人”。
      那是十几个半大的孩子,身上覆着厚厚的一层积雪,风雪中,孩子们的脸色都已经冻的发青了,却依旧直挺挺的站在宋浩的门外。
      “怎?昨天晚上你们几个又被杀死了?”
      那个叫腊肉的孩子微微扬起下巴,露出咽喉处的一道血痕:“嗯,俺们几个又被杀了,爹正罚俺们哩。

第43章 广积粮,多训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