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杨师爷卖力的吆喝了整个下午,效果还算好,当天就来了一百多人,宋家大宅顿时热闹起来。
      宋浩为每位来访者安排了一次考核,即绕风云村两圈,大概两公里,半刻钟能跑完才算合格。
      尽管这些前来应征的人中,真正的丁壮只有一半多一点儿,有不少年纪其实是偏大的。
      但是只要应征的人,基本上都能通过这个考试。
      看来这个时代的劳苦大众,身体素质还算不错。
      \"四柱叔啊,你都六十多岁了,怎么也来应征作民练了?\"杨师爷捏着笔,始终不愿在花名册上落下四柱的名字。
      ‘俺比那几个后生还快,怎能不让俺加入?四柱叔气喘吁吁地说。
      杨师爷望向宋浩。
      明知已到了年纪,还得出来当民兵……
      虽然民兵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战士,毕竟也要弄得象这么回事。
      是谁看见过六十几岁的老头出来当兵的?明摆着就是来吃饭的好嘛!
      没想到,宋浩却不屑一顾地说:“四柱叔的年岁的确更大一些,但他确实通过了考核,按规矩就行了。是谁让我们在征兵的时候不加年龄限制?”
      宋浩一开口,杨师爷也就不想再说什么了,立即在花名册上掉了“四柱”这个名字。
      于是,年长的四柱叔便成了风云人物村民团的一员,也算是找到了一份长久的饭碗,而宋老爷的“大善人”名号也就更多地成为了风云人物。
      民团也是这么回事,他们不是真的要去打仗,最多也只是维持一个地方治安而已。
      不管怎样,宋老爷财大气粗,能入选的人都能混个饱饭吃,这样的好事,真是难得啊…
      短短的一天内,宋浩的风云村民团就已经成立了,花名册上有一百一十五名民兵。
      次日,宋浩去视察新成立的民团。
      有一件有趣的事是,民兵的人数远远超过昨天。
      宋浩指着一个矮小的孩子,笑道:“这不是吴寡妇的大儿子吗,这么小也要当个民兵……”
      宋浩很随便地说起这件事,李师爷顿时有点心虚。
      吴寡妇的儿子今年虚岁十四岁,起初李师爷不愿收,吴寡妇昨夜带了一篮鸡蛋到他家去,她儿子今天就出现在民兵队伍里。
      像这种走后门进村民团的人多达十几人,于是宋浩就会发现民兵的数目比昨天多。
      「吴…吴大鹏只是个小个子,其实年纪不小,已经满十五岁了,而且这小子真灵巧…」李师爷解释道。
      昨日招的时候,一开始就忽略了年龄的问题,所以后来宋浩增加了一条规矩,说他的民团只招十五至五十岁的人。
      宋浩笑道:“灵巧就好,说不定以后还能立功呢。”
      李师爷连忙赔礼道歉应是,却暗地里偷偷擦了擦前额上的冷汗,暗道侥幸。
      事情可大可小,要是宋浩叫起真来,他这个主薄还没捂热呢,说不定就是个过眼云烟。
      看起来以后还是要秉公办事,不可因小失大。
      事实上,李师爷和乡民的这些小把戏,根本不能瞒住宋浩。
      不过宋浩不在乎这点小事,所谓水到至清就没有鱼,任何队伍起步都会有很多问题,这是无法避免的事。
      宋浩察看完队伍后,又回到宋府。
      “老爷,不是说我姐今天要回来吗?怎麽还没见人呢?”巧儿正在一旁等候,一边叽叽喳喳地说话。
      这时宋浩正躺在院里的躺椅上看书,抬头却看见一位高挑的人影款款走进院落,顿时笑了起来:“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宋浩的大丫鬟,回来了!
      两、三个月没见过她姐姐的巧儿,高兴得像一只小喜鹊。
      她一阵风似迎了过去,一把挽着灵儿的胳膊,开始发出嘘寒问暖:“姐,你可算回来了,从京城那麽远的地方回来一定累了吧,天气这么冷,快来炉子边暖暖的手,吃饭了吗?
      灵儿捏住巧儿的脸,笑道:“又胖了,多好啊……快别催了,那些事不急,我先去见老爷吧…”

第4章 成立民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