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白素素”
“到。”一个腼腆的女生,声音很微小,低着头看不到脸色,微胖,目测有150斤。
“肖蓉鱼。”
“到。”原来是这个“肖”和“蓉”,不是同一个名字,只是谐音啊!
“章婷。”
“到。”这是一个很自信的女生,五官娇媚,肤如白脂,声音响亮。还是挺漂亮的,又是一个白月光啊!
……
一直到点名结束,都没有找到沈憨憨,看来朱砂痣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现的。
不过这二班的整体素质还是很不错,女生多数在6分以上,只有一两个拉分严重。
不能这么说,因为胖得可爱,所以可爱过头了。
点完名,时间就已经过了十分钟。
李建民不慌不忙地又说了几句俏皮话,这才转到地理课上来。
“这第一节课呢,我就不讲书本上的知识了,我来和大家随便聊聊相关的话题吧。”
“我们学校门口,入口30米处有块大太湖石,你们知道吗?”
“知道。”大家的回答声很整齐。
果然还是好学生啊!
“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放在那里吗?”
多数学生摇了摇头。
也有几个学生小声的回答。
“好看呗!”
“就装饰用的,漂亮而已。”
……
有一个戴着眼镜的同学回答说:“不仅仅是好看,还有讲究风水的原因吧。”
这位同学叫边道学,刚才点名的时候他已经记下了所有人的名字,记忆就是这么强大,李建民看着他点了点头。
“嗯,大家每天进进出出,对于很多存在的事物习以为常。对于好看的东西总会自然的亲近和喜欢,对于别扭和难看的东西不免有些讨厌和避开。
门口的那块石头,你们都习惯它的存在了,只有边道学同学说是风水的原因。
大家相信风水嘛?”
这一次回答的声音就更少了,身体正在生长的高中生,其实脑子也已经长开了,他们在接受和学习知识的同时,已经不在是初中和小学时候的简单回答说是或者不是了,而是学会了思考。
所以在不确定的事情上,多数人表现都是一样的,少说多听。
李建民接着说:“那我再告诉你们,地理就是风水。”
“啊!?”底下一片惊讶声。
“是不是很惊讶?
其实地理就是古代“风水学”的别称,是古代学者研究“天人合一”之道作用于蓝星表面或蓝星内在系统的理论。
地理地理,就是蓝星地表的理论。
有大量古书传世,皆名为“地理”,《地理琢玉斧》、《地理啖蔗录》、《地理五诀》、《地理四弹子》、《地理囊金》等等古书皆是风水名著,此处的“地理“皆是风水的别称。
在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4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
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
大夏古代词义概念上的“地理”与今“地理”概念完全不同,大夏古代的“地理”概念包含了大量的风水学内容,风水学内容的书籍常常使用“地理”的名字。
而以现代观念中的“地理”概念来看,古代较早描述相关内容的书籍包括了《尚书·禹贡》和《山海经》等,且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和有关地球数据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且这样的书籍中并不会使用“地理”这一词汇。”
“风水不是迷信,只是一种说法,顺势而生,利民而为,天然存在的那些风景视为好风水,那么我们改造的人工景观,也做到美化自然,舒心愉快,说风水好也不为过也,这也是地理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学习地理,当然不会讲《易经》、《山海经》这些古书,但你们要是学习之余有兴趣,来和我探讨探讨,那也很欢迎哦。
哪怕喜欢的是《山海经》的游戏,课后来和我讨论讨论,我也不介意的哦。”
“……”
学生一开始对地理知识和死记硬背的理论确实不感兴趣,李建民抛出“风水”这个新颖的理论还是吸引了同学们的好奇心。
【作者题外话】:各位读者大佬,小鱼儿都出现了,还不来点银票鼓励鼓励吗?求砸~~~~
13、惊现萧蓉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