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大量的人才。”
杨建华斩钉截铁的说道。
“光有eda软件,对芯片行业影响不是特别大。”
这时候马江山说道。
“软件背后还有很大的产业链,如果我们设计的软件,产业链不兼容,我们还要打造产业链,投入非常巨大。如果软件和现在的产业链兼容,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还是需要受制于人。这已经不是仅仅设计一款软件的事,而是进行一场行业革命。”
马江山说完,现场有些沉默。随后杨建华又说道。
“根据摩尔定律,硅基芯片将在未来几年以后遇到瓶颈。如果我们想要行业革命,必须找到硅的代替材料。目前行业里推崇碳基芯片,对于这个方向来讲,除非更改设计,彻底打破目前固有的模式。否则碳基芯片根本不合适,因为目前使用的二氧化硅属于半导体,现在的工艺只能在半导体上加工成芯片,而石墨烯本身是导电的,就这一点,已经决定碳无法作为代替材料。就跟前面说的,除非打破现有的生产模式,重新定义,那么碳或者可以作为硅的代替材料。”
“我差不多明白了,意思就是说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以硅基芯片为主,还是弯道超车找到硅的代替材料,打造新的产业链。”
游志刚听完他们讲的话,总结出自己的看法。
“不错,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决定未来的成果。”
杨建华回答道。
“能不能两条路一起走?”
作为公司劳动关系管理的周雪钰试着问出自己的意见。
“两种方案可以同时进行,不过投入的成本非常高,公司需要有这个准备。就拿目前硅基芯片来讲,要打造自己的手机芯片非常困难。它跟电脑芯片不一样,电脑芯片叫cpu,而手机芯片叫soc。虽然同样有处理数据功能,但是内部结构,却不一样。”
“电脑cpu内部结构只有数据处理功能,不在乎功耗,只要求性能。但是手机soc,里面不止基成了cpu还集成了射频芯片,显示芯片等等。目前3g网路发展迅速,是促进智能手机发展的一个契机。在未来4g,5g,6g网络也会发展起来。不管是什么网络,都离不开射频芯片,没有它,手机就接受不到相应的网络。”
“对手机芯片的设计,最大的难度不在于cpu这一块,而是在射频芯片这一块。好多公司想要涉及射频芯片这一块,但是往往撒了一大笔钱,却丝毫没有收获。就仅仅以目前的硅基芯片,投入资金不下于100亿,更别说要行业革命,那投入的资金更是多不胜数。现在把问题放到你这里,到底要不要两条路一起走?”
杨建华说出很现实的问题。
“杨工,马工,还有周工,我们暂且先不说手机这一块。对智能电视,智能家电这一块你们有什么看法?能不能迅速开发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
别义想了一会,便问到家电这一块。
“智能电视这一块要简单很多,多招一些人配合,要不了三个月,我们就会拿出一款样品。”
杨建华第一个说道。
“系统这一块,只要是基于安卓系统,开发很快,能赶上进度。”
马江山也说道。
“外观设计这一款没有多大问题,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设计是极窄边框,代工厂又有这个技术,根据这些,要不了多久,我会拿出一个方案出来。”
周柱跟着说道。
第253章 做芯片很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