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唐军渡黄河、破长安,在一系列战役中,唐国公三子李玄霸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不但阵前勇猛无双,领兵也颇有一套。
在众人看来,这哪是初出茅庐的小将?
明明是领兵多年的沙场宿将啊!
李渊有种捡到宝了的同时,对那位仙长也十分向往:三年就能把自己儿子教成这样,那他自己得多厉害呀!
但遗憾的是,据李玄霸说,那位仙长说他即将羽化飞升,收自己为徒,就是为了传承衣钵。
李渊惋惜之余,对那位仙长更加佩服:估计那位是连未来的趋势也算到了,恰巧是自己刚刚起兵,正在用人之际,儿子就回来了。
再往后,一系列的战役中,李玄霸不但阵前争雄无往不利,还常有机变奇谋。
渐渐地,成了唐军中又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丝毫不亚于同样被称道的次子李世民。
李渊次年在长安能够称帝,多得几个儿子的帮助。
其中李玄霸公认为军中魁首,不但武艺绝伦、勇猛无敌,运筹治军也是冠绝诸将,成了李家对外征伐的顶梁柱。
所不同的是,李玄霸专心于军争之道,不理其他政务。
而次子李世民,除了也有军事天赋外,还更加全面。处理政务能力卓绝,用人养士也有孟尝遗风。
李渊称帝后,册封了几个儿子,尤其是在起兵过程中,立下大功的几个嫡子。
李渊准备遵循古礼,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却听到了些不同的意见。
甚至三子李玄霸也是其中之一,私下里对他说:“父皇,虽然立嫡立长,乃是世代相传的规矩,但时移世易,也要因时而异!二哥在争霸天下时,功劳最大,目前势力也最强。”
“如果您不考虑变通一下,恐怕日后会兄弟阋墙,祸自内生。我看二哥才是日后的一代明君,且雄才大略,必不甘人下。”
李渊其实哪能不知道这些?
他不但知道次子的能力,甚至都有些担忧了!
李世民实在太出色了,目前麾下的势力,文武兼备、兵力众多,是所有儿子都无法比拟的——拉队伍的能力太强了。
李渊急火火地要定下太子大位,也是要平衡儿子们的势力,甚至还有一丝限制李世民的意味。
唯一让他稍有安慰的是,眼前这位人称战神的三儿子,是可以依靠的。
他性情敦厚,率直洒脱,孝顺父母,和睦兄弟。
很难让人相信,这个奇谋叠出的沙场勇将,人望同样很高的儿子,在权势争斗上,却毫无野心。
想了许久,李渊试探地问三儿子:“大德,若真有你说的那天,你是帮你大哥,还是帮你二哥呢?”
李玄霸正色道:“父皇,我之所以说这些,不是因为与二哥更亲近,而是为了我李家考虑。我知道父皇不会听我的劝,我只能说,若真有不测,我必定以李唐的大局为重,但也会兼顾骨肉亲情。”
这话还是没有打消李渊的顾虑,不久正式册封李建成为太子。
……
之后几年,秦王李世民东征西讨,将刘周武、窦建德、王世充等一干割据的军阀全部消灭,功勋一时无两。
随着天策府的建立,李世民手下的势力更盛。
太子李建
第255章 当朝飞将,霸王再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