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兵忆心想:行!这回你们母子一起敲打。
沉声说道:“赵王身为皇子,以后是要出镇一方的。就算年幼,也要多读些书!回头我着人把最近读过的史书送来,让赵王好生用功,也好有个长进!至于戚夫人你……”
“年纪尚轻,一定要保重身体,也好悉心抚育赵王成年。平日里没事多去我母后那里走动,毕竟咱们相处的日子还久!”
赤裸裸的威胁!
说的多明白:你还年轻,以后父皇终究要走,那时候你们母子日子过得好不好,可就在我了!聪明的,你就跟我娘处好关系,也别再搞那些小动作,不然早晚吃亏!
戚夫人听得冷汗都下来了,心想往日太子挺好说话的呀!今天是怎么了?
听说他今年经常领军出征,看来是在军营里变了性格!以后可不能再随便得罪了。
但又一想,太子还说了让儿子出镇一方,听着也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反而还想让我儿子好好读书?
看来这太子本性还是仁厚的,况且读书长进,也确实对儿子有好处。
于是戚夫人低头称是,目送太子离去。
其实萧兵忆哪是关心刘如意呀,就是要治一治熊孩子!
小样,让你皮!
治熊孩子用什么办法?布置家庭作业!
回头我就让人拉一车史书给刘如意,还要撺掇刘邦定期考试,累不死你个小犊子!
见了刘邦,第一件事就说起了后宫参与政事的问题。
举了几个例子,表示:国家大事自有朝堂上的大臣们出主意,后宫不是女人就是太监,见识还能高过大臣们不成?他们议论政事,那都是别有目的,请父皇定个规矩,禁止后宫妄议政事!
刘邦最近正被戚夫人烦得不行,这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啊!
而且说得也确实有道理,遂点头同意。
后来拿到朝堂上讨论,满朝大臣不但支持,还觉得应当形成明文规定。
于是不久,长乐宫外立了一块石碑,上书血红的几个大字:后宫不得干政!
第二件事,就说得是诸侯王的事。
萧兵忆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可以提一提“杯酒释兵权”的事了。
听了太子的话,高皇帝刘邦有些犹豫:“今天没外人,咱们爷俩儿说点真心话,不杀不行啊!”
“他们一个个实力雄厚,等于是国中之国,不趁我还活着弄死,早晚都是祸害!”
太子刘盈道:“父皇,其实根源还在于兵权。只要没了作乱的本钱,自然没什么可担心的。”
刘邦还是不同意:“说的容易,我现在调他们来都难!前次韩信的事,都让他们警觉了,轻易不肯单独见我,何况下他们的兵权?”
太子答:“无非是担心安全问题,父皇可以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让他们互相壮胆。然后做个书面约定,只要不造反,一般的罪名都可以赦免!”
“这样一来可以免除内斗消耗国家的实力,二来也能让父皇的名声得以保全!”
“嗯……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刘邦点头,又对刘盈说:
“只是以后你可就要操心了,由明转暗,没准更不好处理!”
刘盈昂首道:“父皇要对儿臣有信心!真有疏漏,儿臣自己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
第95章 逐步实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