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活的道路。
      东洲七十二道之一,武陵道,施桥乡,枯藤村。
      一处少有的世外桃源,当地的村民依山傍水,彼此团结一心,倒也在乱世中苟活下来。
      不过,这处桃源仍被掌管武陵道藩王的兵卒发现,从此被迫卷入战争的枯藤村,原本的人丁兴旺之势被拦腰打断,元气大伤。
      兵卒留给枯藤村的人们两条路,一条是从军,一条是从仕。
      前者需要村里的青壮年,后者需要村里聪慧的年轻人。
      这是从肉体与精神两方面,榨取枯藤村百姓们的活力与生机。
      “武王有令,命尔等派出二十青壮,从军从仕,为王驱策,以成大业。”
      无视一旁老朽拄拐的老村长,冷漠残忍的兵卒们吃完枯藤村的孝敬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只留下一地的狼藉与召集而来的敢怒不敢言的村民们,不时从围观的村民中,传来妇女幽怨的低低泣哭。
      显然,她们的丈夫便要远走,去往那人间地狱般的沙场,这一别,便是永别。
      本就苍老的老村长,在听到兵卒的命令后,更加衰老几分,显得命不久矣。
      颤颤巍巍的举起手中的拐杖,点了点人群中的青壮们,细数下来,竟发现还少一个。
      这让他不禁发起了愁,这可怎么办呢?
      围观的村民见村长犹豫,便低声议论起来,根据往年的征兵,一般需要村里派出十五人左右,没想到今年竟然涨到二十人。
      就在这众人犹豫不决时,从人群中传来一声坚定的声音。
      “我也去!”
      闻声的众人看去,只见一个十四五岁稚嫩的少年,穿着麻衣,手里抓着写字的经书,坚毅勇敢的走了出来。
      “爷爷,就让我去吧”
      此人赫然是年过花甲的村长孙子,他的父亲,村长的儿子早在五年前便被一纸调令征调走,从此音讯全无。
      伤心欲绝的母亲,郁郁寡欢,竟在两年前撒手人寰,只留下白发老翁和稚子相依为命。
      在白发老翁的悉心教导下,稚子熟读家里典藏的诗书,寄希望于走上另一条存活几率更大的道路。
      也就是从仕,到武王的手下谋求个一官半职,总比上绞肉场般的战场好多了。
      煞费苦心的老村长,为了不再二度白发人送黑发人,可谓是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孙子的学习上。
      看着尽管年幼却与他的父亲一样有担当的少年身影,颤颤巍巍的老村长上前将自己的孙子抱在怀里,泪流满面,痛哭嚎叫。
      “爷爷舍不得让你走”
      “但为了咱们村子,爷爷不得不依你”
      “依你!!!!!”
      说着说着,气急攻心的老村长竟当场倒下,引得在场的所有人一阵惊呼。
      “老村长!!”
      “不要!!!”
      “快!去叫村里的大夫过来!!!”
      “……”
      一阵手忙脚乱后,奄奄一息的老村长让担心的村民们回家后,与自己的孙子彻夜长谈,讲述那些他年轻时的所见所闻,官场经验以及人心险恶。
      第二天傍晚,做好一切准备后,年幼的村长孙子便在其余青壮年的保护下,一同前往临近的大城池,参与武王的选拔。
      村口的老树盘根错节,树下是带着大包小包的远征人,村子里唯二一大一小的温顺马匹在原地跺脚。
      村民们就站在村口,目送前途未卜人们的身影在黄昏落日的映照下,越行越远,最终变成一个个小黑点,直至消失不见。
      在那以后,村子里的鸡鸭声就比人的声音还大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次日黄昏,老村长与世长辞。

第40章 让古物说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