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量是不会变的。”
      “但是粮食的产量却无法保证。”
      “如今咱们大明兴修水利,为的就是保证粮食能够足量的产出。”
      “可一旦遇到天灾之年呢?”
      “地方收不上来那么多的税赋。”
      “但是宗室的俸禄却依然不变。”
      “到最后必然会形成寅吃卯粮的结果。”
      “等到寅吃卯粮都抗不住的时候。”
      “恐怕就是天下百姓,再次揭竿而起的时候!”
      朱雄英的话,让朱元璋悚然一惊。
      现在大明是很富裕不假。
      但是这种富裕也架不住这么造啊!
      真要是等到老百姓吃不饱的那一天到来的话。
      跟当初的自己有又能有什么区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大元不到百年的国祚。
      大明比大元稍微长一点罢了。
      本质并没有任何的区别!
      想到这一点,朱元璋顿时慌了。
      “雄英,你还是别吓咱了。”
      “赶紧说说你的法子吧!”
      朱标也赶紧说道:
      “是啊,有什么法子赶紧说出来!”
      朱雄英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
      也就不再卖关子了。
      直截了当的说道: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得用到我刚才说的嫡长子继承制。”
      “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
      “就是长子继承藩国的一切。”
      “至于其余的人。”
      “自然就没有资格继承了。”
      “不过这个没有资格继承也并不是让他们就此等死。”
      “而是能够让他们放下这些负担。”
      “以及想要靠着朝廷供养而混吃等死的想法。”
      “自行谋取出路。”
      朱元璋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之色。
      “让老朱家的儿孙们去自谋出路。”
      “岂不是要把咱吃过的苦再吃一遍?”
      在后世子孙的问题上。
      朱元璋跟别的人没有任何区别。
      此时的他也不再是那个杀伐果断的洪武皇帝。
      而是一个心疼自己子孙后人的老人。
      朱雄英听到朱元璋的话。
      叹了一口气说道: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此时看似是给子孙们谋取了不少好处。”
      “但是将目光放远到将来来看的话,恐怕是后患无穷!”
      朱元璋当然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只是明白归明白。
      让朱元璋去这么做,还是有点太过于心疼。
      朱雄英接着说道;
      “其实也不算是吃苦。”
      “毕竟他们的身份在这里放着。”
      “皇子皇孙的地位,还是能让他们有一个相当不错的起步的。”
      “无论是从商还是从政,甚至是从军。”
      “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听到朱雄英的话。
      朱元璋脸上原本心疼的表情顿时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谨慎。
      “雄英,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就连朱标也通用样的面色凝重。
      因为朱雄英的这番话,确实是太危言耸听了。
      让宗室从商,从政。
      已经算是极限了。
      从军绝无可能!
      即便是将来分封的那些藩王,也只有统兵权。
      而没有直接任命将领的权利。
      这是皇权的底线!

第381章 皇权的底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