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富有探索精神的商人们便另辟蹊径。
      从海上进行探索。
      数百年的摸索,终于让这些人在唐朝的时候,从海上再次到达中原。
      最早的市舶司就是为了方便这些胡人做生意设置的。
      沿用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了类似于后世通商口岸一样的重要职能部门。
      而自己脚下的这艘铁甲舰。
      朱元璋已经看出来了。
      只要开到东瀛,那就是摧枯拉朽一样的碾压。
      根本不用担心别的事情。
      可是然后呢?
      灭了东瀛之后,花费了海量银子打造的铁甲舰难道就要放在这里吃灰吗?
      还是说从一艘战舰转换成运银子的船?
      要知道大明周边,早就已经没有需要用上铁甲舰这种杀器的地方了。
      南越诸国,随着大明贸易中心的建立。
      早就已经成为了大明经济圈中的一环。
      对大明服服帖帖。
      至于西边瓦剌和帖木儿帝国的威胁。
      那也只是来自陆上。
      跟铁甲舰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而且铁甲舰明显是具备远航能力的。
      既然具备远航能力,那远航的目标又是哪里?
      或者说,海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大明前去探索或者征服?
      朱元璋出身农民。
      从小经历的就是小农经济的生活和儒家文化的熏陶。
      自身的眼界并没有那么远。
      即便是到现在,朱元璋每每回想起来。
      自己的愿望还是当一个有田有房有老婆的小老百姓。
      再加上上千年的农耕文化约束。
      觉得整个中原这一亩三分地已经够自己和子孙后代折腾的了。
      没必要再去搞什么别的土地。
      否则也不会在倭寇出现后,选择禁海。
      归根结底,就是小农思想在作祟。
      但是随着朱雄英的循循善诱,告诉朱元璋在东瀛这个地方。
      除了有侵扰大明沿海的倭寇外。
      还有一个储量足以供应大明消耗几百年的银矿。
      一下子就把朱元璋的眼界给打开了。
      皇帝又怎么样?
      这个头衔不过是赋予一个人权利和神秘的色彩。
      归根结底皇帝还是一个人。
      在眼界没有开阔之前。
      觉得自己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就很不错。
      但是眼界开阔之后。
      像朱元璋这样的开国之君。
      自然会看的更长远一些。
      一艘铁甲舰的钱,跟足以支撑大明几百年财政的银子。
      孰轻孰重,就算是傻子来了也能够分的清。
      所以才会不顾一切的打造铁甲舰。
      打算去东瀛掠夺财富,来补充大明的消耗。
      然而当朱元璋真的站到铁甲舰上之后。
      朱元璋才算是彻底的明白过来。
      什么东瀛,什么银矿!
      都是假的,这些都只是朱雄英用来迷惑自己的障眼法。
      根本就不是朱雄英或者自己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东瀛之外,在东南亚诸国之外。
      肯定还有至少一个地方,无比的富饶,在等着大明去探索!
      而铁甲舰行驶的越远。
      这种感觉就越强烈。
      朱元璋甚至有一种冲动。
      希望脚下的铁甲舰就这么永远的开下去。
      不要停,带自己去看看天的尽头到底有什么。
      是不是存在传说中的天柱!

第306章 朱元璋的冲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