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朝廷的信用就算是建立起来了。”
      “等将来朝廷再需要钱而本身又缺钱的情况下。”
      “就可以这么如法炮制的解决问题。”
      “根本不用采取提前收税这种竭泽而渔的方式。”
      听到朱雄英的话,在场的几个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朱雄英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这就是朝廷管百姓借钱,就像是百姓去皇家银行贷款一样。
      只不过这一次,主体换了。
      可是对于朱雄英的这种做法,朱元璋根本就不敢苟同。
      这世上哪有朝廷问百姓借钱的事情?
      当初宋朝的时候,倒是干过一次。
      不过借钱的对象也是那些富商。
      实际效果还不如直接加收赋税。
      最后搞得民怨沸腾,不了了之。
      现在朱雄英也想问百姓借钱。
      这恐怕不是什么好点子。
      再说了,这不是暴露了朝廷没钱的事实吗?
      一个弄不好,就会引起朝野动荡的。
      这可不是个什么好法子。
      朱元璋当即就要开口拒绝。
      只是还没等朱元璋开口。
      朱标就先说道:
      “雄英,你说说具体是个什么做法?”
      相比于朱元璋,朱标和朱雄英能够天天接触到。
      对朱雄英的了解也算是更进一层。
      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
      他既然能够说出这个主意。
      就说明他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
      果然,在听到朱标的话之后。
      朱雄英开口说道:
      “发行国债的道理我已经说了,就是问百姓借钱。”
      “帮朝廷暂时解决财政问题。”
      “至于具体怎么做,我可以举个例子。”
      “假如此次修建船坞和造船的花费是一亿两白银。”
      “那就可以把这一亿两白银以一两一份的结构,拆解成一亿份。”
      听到朱雄英的话,户部尚书不由得连连咋舌。
      一亿两银子,皇孙殿下您可真敢说。
      “甚至更小一点,十亿份也不是不可以。”
      “而拆分之后的价值,便是一份国债的价值。”
      “由朝廷印刷好之后,以同样的价格对外出售。”
      “并且算好利息,在国债上写好时间。”
      “到时候会以什么样的价格进行回收。”
      “这便是国债的交易方式。”
      “当然了,这种国债的利息肯定是要比存到皇家银行的利息要高上不少的。”
      “否则老百姓又何必花钱去购买这些国债。”
      “至于老百姓担心到时候朝廷认不认账这一块。”
      “我想应该没有必要。”
      “毕竟现在皇家银行已经开遍了大明各地。”
      “这本身就是朝廷信用的一个保证。”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怎么让百姓来了解国债这个东西。”
      “继而着手购买国债。”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元璋和朱标连连点头。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然而就在这时候,户部尚书一脸凝重的开口说道:
      “皇孙殿下,这国债可不比百姓把钱存在银行。”
      “百姓的钱存在银行,一部分拿出去放贷,一部分拿来周转。”
      “但是说到底这钱还是这些钱。”
      “可是国债这钱花出去可就花出去了。”
      “万一到时间还不上,又该怎么办?”

第275章 朝廷信用的保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