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南船北马。”
      “是古来有之的经济沟通或者说是交通运输方式。”
      “不过因为前朝的原因,南方的马匹也不在少数。”
      “但是这种根本还是存在的。”
      “而因为经济不均衡的原因。”
      “无论是普通道路,还是官道,北方的道路都跟南方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再加上北方船少,交通和经济沟通的方式就被进一步的压缩。”
      “所以想要让北方的经济兴盛,首要条件便是修路。”
      面对朱元璋的询问,朱雄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想要富先修路的理念,是朱雄英早就已经在潜移默化的东西。
      所以朱元璋和朱标在听到朱雄英的话之后。
      第一个反应就是朱雄英要修路。
      “你是不是打算用水泥混凝土来修路?”
      朱标开口问道。
      朱元璋倒是没有询问,因为从之前微服私访的经历来看。
      朱雄英就已经有了这种苗头。
      听到朱标的话,朱雄英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说道:
      “父王说的没错,我确实是打算修筑水泥路。”
      “如今的官道多为泥土夯制。”
      “只有城市里的路才会用石板铺就。”
      “但是这些石板中间依然有不少缝隙。”
      “除了像京城这种地方,会隔一段时间维护之外。”
      “别的地方很少会有人选择翻修道路。”
      “时间一长,晴天倒还好说,一到雨天,缝隙中的泥浆依然会让人苦不堪言。”
      “更不要说那些没有石板铺的官道了。”
      “到时候就连朝廷的驿卒信使,都会因此受到延误。”
      “但是水泥路就不一样了。”
      “这些水泥路从头到尾都是一体的。”
      “根本不用担心其中的缝隙。”
      “并且修成之后,最起码有十几年的寿命。”
      “翻修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更重要是的,朝廷也可以模仿当初修建水利设施的方法。”
      “以修路来拉动地方经济。”
      “这样一来,北方的经济就能够得到初步的振兴。”
      “等到路修好之后,沟通也就更加的方便的,经济就会进一步的向好!”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元璋和朱标都是激动连连。
      当初仅仅只是靠着水利设施的以工代赈。
      就把江南水患给当地百姓带来的生活问题给解决了。
      这要是在大明各个地方修路。
      岂不是好处更大?
      要知道修路虽然不能完全的以工代赈。
      但是以朱雄英之前的那些理论来说。
      朝廷花出去的钱,最终还是会回到朝廷的手里。
      而在此期间的数次流转,会给不同阶层的人,带来不同的财富!
      “好,咱这就下旨,让大明各地开始烧制水泥,准备修路。”
      想到激动处,朱元璋直接拍板决定在大明各地修理。
      朱雄英闻言立刻说道:
      “爷爷,此时修路,时机未到啊!”
      朱雄英也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如此的心急。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修铁路。”
      “那些水泥全都供应在铁路上。”
      “即便是想要修路,也要等这条铁路完工之后再说。”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元璋一拍额头说道:
      “哎呀,倒是咱心急了。”
   

第261章 老朱一家的团圆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