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8章 火车的运输效率,震惊的工部尚书[1/2页]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京海第一深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等到做完这一切之后,天早就已经黑了。
      在朱雄英的建议下,工程暂时停工。
      反正现在水泥混凝土还没有搅拌。
      再说了,晚上施工,在这个没有强力照明的年代。
      多少还是有点危险的。
      工部尚书本想劝阻。
      朱雄英却笑着说道:
      “明天正式开工之后。”
      “就不会再停止了,要一直到桥墩修好之后再停工。”
      听到朱雄英的话,工部尚书也就不再坚持。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
      众人早早的就聚在了河岸边上。
      民夫们显然动作更快一步。
      已经开始把中心孔里的水往外抽了。
      这个年代当然也有抽水用的工具。
      虽说比不上后世的那些水泵。
      但是在高度契合的水泥墩面前。
      还是要比渗水的速度快上不少的。
      与此同时,当水位下降到缝隙之下的时候。
      工人也会拿着早就准备好的黏合剂填补在缝隙当中。
      阻止河水继续渗入。
      所以仅仅只用了一个上午,便把桥墩里的水全都排空了。
      紧接着便开始在河底掏挖泥沙。
      由于桥墩的重量足够。
      将河底的泥沙压的坚实无比,所以根本不用担心渗水的情况。
      就这样,桥墩中心的工人一直挖了几天几夜。
      才算是挖到坚实的河床。
      等到工人再次被系上来并汇报情况后。
      不放心的工部尚书又专门派人下去再进行一番仔细的检查后。
      才确定可以往下灌注水泥。
      紧接着,早就已经调配好的水泥混凝土就像不要钱一样往里面灌注。
      一直将整个桥墩中心全都灌满。
      整个工程才算是结束。
      “接下来就是等这些水泥混凝土彻底凝固。”
      “这个过程少说也是半个月的时间。”
      朱雄英点了点头。
      其实半个月都是少说的,这种水泥是最老笨的那种。
      在这种没有阳光且潮湿的地方想要干透。
      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朱雄英对此倒也不是很在意。
      原本也没想着十天半月就能修好。
      更不要说这么宽的河。
      还有不知道多少桥墩要修呢。
      第一个桥墩打好之后。
      所有人不由得都松了一口气。
      但是对于工部尚书来说。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因为第一个距离岸边最近。
      所有的水文都能够做到最直观的了解。
      即便是有什么突发状况,也能够随时解决。
      但是从第二个桥墩开始。
      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无论是运输桥墩,还是水下的水文条件。
      都比第一个要难上好几倍。
      这种情况不知道倒还好。
      但是作为工部尚书,对这种情况再清楚不过了。
      心情自然紧张无比。
      “爱卿不必紧张。”
      “我前段日子让人回京城运来一样东西。”
      “能够帮助咱们更快的修桥墩。”
      “如今已经运到了。”
      工部尚书闻言脸上立刻露出惊喜之色:
      “哦?”
      “敢问皇孙殿下运来的是何物?”
      朱雄英笑着说道:
      “此物名为蒸汽机。”
    &n

第258章 火车的运输效率,震惊的工部尚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