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便先行离开了。
      随着秋闱的落幕。
      新一批的士子也诞生了。
      在朱雄英的建议下。
      这些人并没有放到翰林院里进行磨炼。
      而是直接放到基层去做官。
      大明洪武朝的官吏系统实在是太过于精简了。
      一个地方衙门吃皇粮的不过那么三五个人。
      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朱元璋自己精力旺盛。
      就觉得所有人都应该跟自己一样精力旺盛。
      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
      这种制度也直接催生了后世一个鼎鼎大名的职业——师爷!
      而朱雄英则想要改变这种做法。
      因为师爷这个职业,并不在朝廷的官僚系统之内。
      但却又是基层官员最为信任的臂膀。
      如此一来,就很容易让这种人游走在权利的边缘。
      进行一些灰色的勾当。
      或许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因为官员忙不过来才招募一些人来帮自己处理政务。
      但人都是有私心的。
      会在权利的腐蚀下,逐渐的走向堕落。
      偏巧朝廷的律法对这些人又没有什么有效的约束。
      所以有不少师爷就是专门帮助官员贪腐的。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朱雄英就打算在源头上遏制住这股邪风妖气。
      一个胥吏系统就足够难缠了,再在里面加上师爷这个东西。
      那难度简直就是直线飙升。
      至于会不会出现像前宋那样的冗官冗员。
      朱雄英一点都不担心。
      且不说现在的大明官吏系统极其精简。
      各个衙门都很缺人。
      就算是将来人多,朱雄英也不怕。
      因为大明的疆域也会随之增加的。
      到时候不怕人多,就怕人不够用!
      最起码在一两百年的时间里,完全不用担心这个办法。
      “这些人撒出去之后。”
      “朝廷短时间之内,是不用加开恩科了。”
      朱元璋的心里也是十分的开心。
      有钱真好,以前大明穷的时候。
      自己想方设法的缩减开支,减少官员数量。
      现在有钱了,一下子撒出去这么多的官员,也根本不担心。
      朝廷有钱,养得起!
      户部尚书前段时间还在跟自己吐槽。
      那么多的银子都堆在库房里,实在是太占地方了。
      根本不如银票来的轻便。
      这要是放在几年前,户部尚书会说出这样的话?
      朱雄英听到朱元璋的话,笑着说道:
      “以后朝廷只需要按时的开科取士。”
      “基本上就能够满足人才的需要了。”
      “不过加不加恩科,倒也难说的很。”
      “万一将来朝廷再打下一块大大的疆土,要在上面设州立府。”
      “皇爷爷还是要派人去管理的。”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元璋的心中感到一熨帖。
      “瞧瞧,不愧是咱们的好孙子。”
      “这话说到咱的心坎里了。”
      一旁的朱标除了笑着附和,也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秋闱结束之后,便是冬去春来。
      大明又走过了一个年头。
      朱雄英又长了一岁。
      在东去春来的这段日子里。
      朱雄英在密切的关注着蒸汽机的制造。
      并且时不时的亲临现场,做一些技术上的指导。
      而在朱雄英的指点下,蒸汽机的样品也做了出来。

第237章 蒸汽机问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