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是造反,是兵谏!”
      “让太子殿下意识到自己做了错事。”
      “已经让朝廷上下离心离德了。”
      李善长的话说完。
      又有人问道:
      “可是就凭咱们这些人,怎么兵谏?”
      “手里又没有什么兵马。”
      李善长笑道:
      “怎么没有兵马?”
      “陛下赏赐给诸位的府兵,还有你们府里的那些随从。”
      “不都是可战之兵?”
      当初朱元璋立国之后。
      虽说把这些人的兵权全都收了回去。
      但还是给这些勋贵留下了一部分府兵。
      再加上他们从军中带走的亲信。
      每个人手里也有不少的人可以用。
      眼下这么多的勋贵。
      加起来少说有上万的兵马。
      并且这些人的战斗力,丝毫不比士兵来的差。
      “如今陛下和皇后都不在金陵。”
      “甚至连徐达和汤和也一起带走了。”
      “咱们又是在内城。”
      “即便朱标发现苗头,想要掉京营人马前来。”
      “也根本来不及。”
      “咱们只需要拿下皇宫,再关闭四门。”
      “等到京营的人反应过来,早就大局已定了!”
      听到李善长的计划。
      众人的心中忐忑尽去。
      “好,既然这样,咱们就回去准备。”
      “早点打下皇宫,早点心静。”
      说罢就要起身离开。
      却不料被李善长给拦了下来:
      “慢着!”
      众人纷纷疑惑道:
      “韩国公,兵贵神速啊!”
      “这种事情可拖不得。”
      李善长招了招手,立刻就有人拿来一纸帛书。
      上面密密麻麻的写了许多字。
      众人疑惑的问道:
      “这是什么?”
      李善长笑着说道:
      “咱们只是要帮朝廷肃清本源。”
      “又不是要造反。”
      “所以必须要师出有名。”
      “这张帛书上面写的是太子的累累罪状。”
      “有了它,就有了出师的名头。”
      众人闻言点了点头说道:
      “还是韩国公想的周全。”
      “咱们这些粗人就想不到这些。”
      “既然已经师出有名了。”
      “咱们就更应该早点回去准备,免得夜长梦多。”
      李善长再次说道:
      “在此之前,还请诸位在这张帛书上,签下你们的大名。”
      众人闻言顿时皱眉道:
      “韩国公这是信不过我等啊!”
      李善长摇了摇头道:
      “不是老夫信不过你们。”
      “当年献帝为救大汉,写下衣带诏。”
      “后来刘备等人就是借衣带诏起兵。”
      “才有了对抗曹操的正义性。”
      “咱们若是不在这上面签名。”
      “将来陛下回来。”
      “万一把咱们打成逆贼怎么办?”
      “签上自己的名字,就是咱们的护身符!”
      “到时候就算陛下想对咱们动手,也会有所顾忌。”
      说罢就率先提笔在帛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紧接着就是胡惟庸。
      众人看到李善长和胡惟庸的举动。
      都觉得李善长说的有道理。
      于是便不再犹豫,纷纷拿起笔在帛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等到写完之后,便告辞离开。
      回去准备人手去了。
      这一次,李善长便没有再阻拦他们。
      而是任由他们离开。

第112章 风雨欲来的金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