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会盟一事;另外一方面,他下令张鼐动用五万主力大军进攻浙江,并派人前往福建联络郑家,而在这件事上,他还安排了钱谦益从旁协助。
除了这两方面的事情以外,李晟剩下的所有时间都扑在了新政上面,他急需要三年的时间,来积蓄力量,才能创造一个太平世界。
......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刚刚发生大变的京城时,盛京方向自然不会例外。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多尔衮就每天都在注视着关内的情况变化,并且他安排范文程往关内派遣了大量的细作,只为收集到更加精准的军事情报,因此甚至出现了一个咄咄怪相——当李自成进军京师的时候,多尔衮甚至比崇祯更了解这些流贼的准确实力。
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多尔衮还是范文程,都做出了极为精准的判断,那就是大明朝恐怕在流贼的进攻下无法坚守。
在眼下清廷的统治者当中,多尔衮堪称雄才大略,他一方面拉拢济尔哈朗,另一方面则是不断打击豪格,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中,他尽管不是皇帝,可是权势却比那个叫做福临的小皇帝更大。
正因为如此,此时清廷上下已经从皇权斗争的风波中渐渐走了出来,并没有损伤到元气,反而他们越发对关内虎视眈眈,意图趁着明廷灭亡之际进入中原。
而在这个问题上,多尔衮也不仅仅采取范文程的意见,他还以顺治皇帝的名义任命洪承畴为内院学士,使他与范文程一起成为对关内用兵的帷幄之臣。
三月二十三日拂晓,来自京城的密探终于将消息传递到了盛京,原来李自成已经在四天前攻破京城,崇祯皇帝不知下落。
得到这一消息后,多尔衮心中又惊又喜,他意识到入关的时机恐怕已经到来,立刻下令让更多密探去打探李自成和崇祯的消息,另一方面则是火速召集了郑亲王济尔哈朗、内院大学士范文程以及洪承畴,前来商议大事。
等到众人抵达行完礼节后,多尔衮便将消息告知了众人,决心进军中原。
对于这一点,所有人都不会感觉到奇怪,而眼下的关键则是在于一点,李自成到底有多少可用的兵力?如果八旗入关以后,能否打赢关键的决战呢?
而在这个问题上,最具备发言权的自然是同李自成交过手的洪承畴。
洪承畴在半夜的时候接到多尔衮的紧急探报时,心中便已经有了几分猜测,然而得知京城已经被攻下,崇祯皇帝更是不知所踪时,他心中悲痛万分,连眼圈都红了。
“启禀摄政王,臣该死。可毕竟当年崇祯帝于臣有君臣旧情,得知这一消息,终究有些情难自禁,万望摄政王恕罪。”
多尔衮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极为开明,道:“崇祯虽失天下,但生前待你不薄,让你历任封疆大员,更是挂了兵部尚书衔,提拔蒙恩,君臣之谊,再所难免,若是不痛哭流涕,也就不是你洪亨九了。恕你无罪。”
一旁的范文程更是主动开口道:“摄政王所言极是,奴才以为我大清不妨打出为明复仇的旗号,一方面凝聚残明人心,另一方面则是彰显我主出兵之名正言顺,乃顺应天道,顺应民心。”
这番话颇得多尔衮之心,他明白大义为先的道理,倘若这般进军中原,势必能最大降低关内所可能产生的敌意。
于是,他直接拍板:“没错,此次出兵,乃为大明崇祯皇帝报仇之举。”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借口,实际上对于建州上下而言,他们的确是盼望着出兵的,因为根据过去十几年来出征经验,但凡进入明国境内,便如入无人之境,可是掠夺大批的人口和财富返回关外,还有机会立功受赏,从此一路发达。
况且,这一次出兵的是大明朝京城,大家都听说京城的财富是无穷无尽的,金银山积,美女如云,若是让流贼将大部分财富抢走可就不妙,他们必须要火速出兵。
因此,建州内部对于出兵向南一事已经形成了共识,唯独需要讨论的则是该如何进军?又该如何击败李自成呢?
第370章 会盟御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