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实,这土地算不上肥田,且不说土壤板结的问题,单是这老黄土的颜色,便晓得定然是没什么的肥力了。
这一点叶向荣倒不是很担心。
刚才吃饭的时候,他闺女就跟他讨论过了肥料的问题。
现堆肥那肯定是来不及了,但是草木灰却是最易得的。
他们一个上午拔得野草就已经是堆了几座小山了,若晒干后烧成灰,加之灶房每日烧火剩下的草木灰,那便是一堆可观的植物源肥料。
这田地荒废了近一年,早就没有了农作物的身影,只有杂草们见缝插针地在每一块本属于水稻、玉米的位置野蛮生长。
他闺女想了好多条对应病虫害和增产的方法,目前来看,应该至少可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不会低于平均水平。
唯一需要担心的问题,就是引水灌溉。
他们这里本就离河流较远,且又不在上流。
因此每年到了需要大量水灌溉的季节,村里各家的男人们都得整夜蹲守在放水的闸边,就怕别人半道把水截走。
毕竟田里的作物多喝一日水,便能多饱满几分,等到收获的时候,就不会割回来发现都是干瘪的壳子,空欢喜一场。
为了水源的争夺,当初沿河几个村年年都要火拼几场,闹的最后官差都不得不出面来管。
当然那帮尸位素餐的差役,只是不问青红皂白把闹事的人都关进牢里饿了几天恐吓他们不许闹事,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每年到了抢水源的季节,斗争还是异常激烈,毕竟各家都想着多挣些口粮活命。
为了能够真正解决这种问题,叶向荣在心里想着,果然还是要想办法把水车先搞起来,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还能远距离取水,从根本上把关于灌溉的矛盾给掐死在摇篮里。
他们柳叶村叶氏一族大约拥有百来亩田地,所以他们就无需搭建大水车,只需要一个小的水车就能解决灌溉问题。
叶向荣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也是参与过农活的,虽然时隔多年,但他对水车构造原理依稀还有些印象。
等他忙完了这阵,和自家闺女把水车模型构造复刻出来,再按比例制作架构在河流上,那么无论是低水高送还是其他情况,就都可以轻松解决了。
好在水车完全可以依靠木结构,无需借助铁器,这便给他们省了好些功夫。
毕竟这古代可没有高精度的机床,能生产出他们所需要的配件,而且冶铁技术也相对落后,铁器锻造的并不纯粹。
叶向荣越想越觉得,这古代真是要啥啥没有,都得从零开始整,这也太为难他老叶了。
生活不易,老叶叹气。
……
而此时家里的叶梓在干啥呢,她正带着窝头在清理出来的院子一角开辟小菜园。
虽然说叶梓的计划是建一座充满野趣的自然式庭院,但是这也不妨碍她整理一点做一点嘛。
自家虽然背靠空间饿不死,可叶梓每天吃着相同的蔬菜,早就烦不胜烦了。
如今安定下来有了专属于自家的土地,那她刻在骨子里的种植dna可不就动起来啦。
叶梓她种田不行,但是种花种菜却是小有经验,所以她决定,先将小菜园整起来,好歹给自家和大伯一家改善下伙食。
第66章 水车这事儿得提上日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