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可无奈之前那任县令实在不做人,触了新皇的霉头,让他老人家牢牢记在了心里。时不时就要问问北宁州情况,还重点关注着青山县的近况。
这让下头的官员们想蒙混过关都不行,实在是没那胆子去糊弄新皇啊,只能兢兢业业地办差,不敢出错。
叶向荣带着自己几个族人来到了主簿院。
不同于刚才来县城路上的放松,这会儿十几个汉子都紧张得很。
他们手里紧紧捏着自家那张身份文书,不晓得要怎么做,甚至头也不大敢抬起,杵在门口不敢进去。
叶向荣无奈,只能打头先走了进去。
主簿院里陈设很简单,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略有些简陋,和叶向荣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他在电视剧里看到过的县衙都是特别气派的模样,动辄全套黄花梨木的家具摆设,要不就是博古架上摆满了各种精美瓷器或者书画。
而此处的院落却特别简单,不大的院子里种了一颗大朴树,没有多余的构筑物,只有角落里摆着一张石桌和几个石墩子,不过瞧着灰扑扑的样子,显然是使用频率不高。
院子主屋门廊上挂着一块匾额,上头用苍劲有力的笔触写着“奉守”二字。
门两旁贴着一副楹联,写着:
“开源节流裕充国课,量入为出利达乡黎。”
打眼一瞧,便看得出这县衙里的官吏应当都是务实派,不喜欢整那虚头巴脑的名堂。
这对于叶向荣等人来说,自然是好事。
父母官是个务实派,那为人处事讲究的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了。
叶向荣几人在主屋门口略微整理了一下仪容。他们这伙人赶了十几天的路没顾得上休息,此刻蓬头垢面的样子,比叫花子也就好了那么一点,形象实在是不佳,不过倒是很贴合大伙儿逃荒流民的身份。
可不么,没听说过谁家逃荒的是穿着干净衣裳,头发梳得溜光水滑的。
那就不叫逃荒了,应当叫做大户人家出门游历才对。
反正郑主簿看到这伙人的时候,都不用他们自我介绍,便晓得是返乡的流民。
他也没多问,直接要了大伙儿的文书过来核对手边的户籍册。
待收到叶向荣随文书一道递过去的秀才证明后,郑主簿意外的看了眼叶向荣。
没想到眼前这狼狈模样的男子竟还是个秀才。
秀才在别的县兴许是不稀奇,但在青山县确实是少见的,尤其是在现在人丁凋敝,一片萧条的时候。
朝廷对各县每年的考评里,有一项便是本县秀才、举人等有功名的人数,毕竟兴学也是算在政绩里的。
郑主簿核对完大伙儿的身份后,好奇的问了一嘴:
“你们是返回柳叶村的?我这册子上记载说,柳叶村没人回来,所以另外安排了边塞过来的流民落户了。你们与那些人没起冲突吧?”
下头站着的男人们面面相觑,脸色不太自然,不敢回话。
叶向荣赶紧抬手作揖,恭恭敬敬地回道:
“劳大人费心了,昨个儿我们回村就与宋里正碰上了。宋里正是个讲道理的,将我们的屋舍田产尽数归还,只要了村里无主的田地屋舍,眼下应该都安置好了吧。”
郑主簿听完,就乐呵呵地看着叶向荣,
“如此甚好,友睦乡邻,孝悌仁爱,不错,不错!”
说完便埋头将文书上的信息记录到新的户籍册上,最后还盖上了官印。
第58章 落户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