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1章 谁还不是个有身份的人[2/2页]

我全家穿到大逃荒现场表示很懵 伞房决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事情进展顺利的出乎书吏的意料,他甚至都没多说什么公务以外的话,这些人就规规矩矩地登记完了所有信息,整个时长不超过一柱香,可以说是他接手流民返乡事务以来,遇到过最快,最顺利的一次了。
      往常哪次不是他扯着嗓子讲一大堆,再由流民互相转述,最后拉拉扯扯一个上午能办完10户都要谢天谢地了。
      如今这15户人家,一柱香之内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省心的简直要让他热泪盈眶。
      书吏带着一点小感动的语气对叶向荣说:
      “兄弟,你们这伙人真不赖啊,都不用我多费心,自个儿就组织好了,我瞧着你作为领头人很是了得啊。”
      叶向荣听了,赶紧谦虚的连连摆手:“官爷说笑了,咱们村里人向来比较明事理又团结,且他们大多认识些常用字,所以只要听明白了就无需多费心。在下不才,是秀才出身,承蒙大伙儿看得起当了这领头人,也是村里对我的抬举了。”说罢,他还朝村人方向拱了拱手。
      那书吏一听,叶向荣原是个秀才,身上是有功名的,倒是对他高看了几分。且又听说这满村人皆识字,更是暗道这一村人不简单,日后莫不是有大造化的。
      当下他也不敢多怠慢,让叶向荣把秀才的文书拿来给他一并送到县衙去。这般做法,对叶向荣他们是有好处的。
      假使他们后面返乡途中要去住店,凭借附带了秀才文书的返乡证明,便可以得到当地粥棚和官办旅店的优待,各项花销都可以减免一大半。
      譬如说住店,原先要100文的大通铺,有了这凭证便只收50文了,这是朝廷对读书人的优待。
      当下百废待兴,朝廷急需人才,所以对读书人的优待格外多,其实也是打着兴学的念头。
      在等待书吏回县衙盖章的时候,叶梓听老爸说了这好处,心里感叹着,若是自己也能参加科考,指不定也能考个秀才享受各种好待遇,然后回家摆烂。
      她心里吐槽着古代女子不能入仕的破规定,然后打量着一旁的老爸,当下开始有了新的想法。
      可怜的老叶还不知道,他闺女已经开始给他制定各种学习策略了,只等着回到柳叶村,便将他日日按在书桌前熟读四书五经继续考科举。
      叶梓想的很简单,在这个不安稳的时代,还是有编制比较靠谱。假如她老爸能吃上公家饭,那他们全村人就都有保障啦。
      以后不管是做买卖还是找活计,就不用担心被人欺负了还找不到说法。
      过了不知多久,书吏便带着盖了章的文书回来了。他将文书按户递到每家人手中,笑着说,今后大伙儿回到家乡再用这文书去补办正式户籍即可,其他的无需再多顾虑了。
      村里人听了这话,一个个万分小心地捧着文书看了又看。
      虽说上头的字他们认不全,但是自己的名字白纸黑字写在上头让人看着就激动。
      太好了,从此他们柳叶村的人就是有身份证明的人啦,再也不是那无依的浮萍,找不到归处。

第41章 谁还不是个有身份的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