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家住在这个屋子虽然相对舒适,但相应的,他们也必须在白天,将炕让出来给村里的小孩子们学习用。村里的孩子们,没成亲的大约有20几个,这里头也包括了像保柱,小春子他们那样15.6岁的半大小子。
本来他们是极不愿意跟着像窝头这么大的奶娃娃一起读书的,觉得很丢脸,而且不知道读书有啥用。他们都这个年纪了,就算考科举也来不及了,所以一个个表现的很不情愿。
但是叶向荣可不惯着他们,把他们叫过来,挨个说教了一番,这几个小子就知道了识字算数的重要性。将来如果家里头要置办田地,总不能因为看不懂契书被人蒙了去吧。尤其叶向荣还给他们讲了几个关于文盲青年去地主家做长工,结果签了卖身契的故事。吓得几个人脸色发白,第二天就乖乖坐到炕上认真听课了。这反差让几个小子的老子娘都看的稀奇,直呼叶向荣就是厉害,这些皮小子没有他管不住的。
在孩子们开始按部就班的上学之后,村里的大人们也不能闲着。像荷花婶子她们,自然是承担起了灶房的大任,不过她们挺开心的,每天有点事忙活,人也充实不是。
剩下的村人,有会做皮子的便开始将之前攒下的皮草给大伙儿做些保暖的物件。会做木工活儿的,就聚在一处将院子里没用上的木材打几副家具出来。
之前盖房子的时候,没顾上家具这茬,所以每间屋子都没有架子和桌椅。导致大伙儿的行李只能堆在地上,占位置不好下脚不说,就是找个物件啥的也不方便。打柜子太过于复杂且也费木料,若是能有几个木头架子,大伙儿的东西便能各自分开了。
再者,冬日里天气太冷,聚在灶房外吃饭也不方便。所以最好是按着房间的数,做几个木桶木勺的。等到时候灶房里的饭菜做得了,便每间房派个代表出来拎回去再自行分发。
剩下一些没啥手艺的村民,便被安排分批去大门处巡逻以及到山脚下去捡枯枝,查看陷阱了。如今每个屋子晚上都是要烧炕的,所以柴火需求量便很大。为了省柴,村人白天就不烧炕,但这样柴火依旧不够用。每天村里大人都得分批去捡枯枝,就连保柱他们,上完课也得跟着一起去山脚。
不过这几个小子都还挺热衷出去捡柴火的,毕竟每次出去,都能带回来一些稀奇的小玩意儿,引得那些不能出村的小豆丁们特别崇拜他们。
叶向荣跟族长商量过,若是明年还在此处,他们最好开春了便开始建个砖窑和炭窑。
房屋必然是得重新加固的,现在的土胚房只能算临时过渡用。所以他们最好能自己烧制出结实耐用的青砖来,而炭窑则可以满足村里冬日对炭火的需求。
且他没说的是,若当真有一日,天下能够安定下来。他们便可以凭借着青砖和木炭的买卖起家,到时候一村子人的生计都能得到解决了,不仅如此,还能吸引更多人来他们村子壮大人口数量,简直一举多得的美事。
十二月里的某一天,阴沉的好像天随时要塌下来一般。吃罢晚饭,雪花便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晚上睡觉的时候,空气都仿佛掺了冰茬子,呼吸一下,冷气直达肺部。
一大早,有村人刚推开门便被厚厚的积雪兜了个满头满脸。
第22章 结束流浪[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