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章 卧龙岗上卧龙吟[2/2页]

三国:家父汉献帝 家国天下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这首《卧龙吟》是后世《老三国》中,专门为诸葛亮量身打造的一首颇具古代曲风的曲子,歌词唱尽了诸葛亮隐居生涯的重重心扉。(chong三声)
      刘冯在当世才十三岁,嗓音澄澈洪亮,不带有半点杂音,加之卧龙岗地势又高。
      他一开嗓,歌声就在整个山谷回荡起来。
      刘冯刚唱到第二句,诸葛亮就忍不住站起身来。
      唱到第三句时,诸葛亮的身体开始颤抖。
      “躬耕从未忘忧国……是啊,我孔明人在大山之中躬耕,心却一直系着家国天下事……”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蛰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抒怀襟。”
      听到这几句时,诸葛亮的眼圈红了,手里的鹅毛扇也掉在了地上。
      “太子一行三人从常山不远三千里来到我的茅庐,同我畅谈天下大事。孔老先生年近半百,初次相见,便将太子尚在人世这等绝密之事,毫无保留向我倾诉。他将我视为知己,我这个蛰伏之人也同样感觉很是欣慰!太子希望我随他而去,辅佐他踏上兴复汉室的征程……”
      诸葛亮的内心世界比较丰满,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对第二段做出了以上理解。
      理解完,泪水倏然从他眼眶滑落。
      “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天道常变,成败在人!好一个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这正是我诸葛孔明毕生之理想!好一个归去归去来兮!若有朝一日,我辅佐圣主兴复汉室,安定了黎民。余生残年,我要再回隆中为民!”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待刘冯曲终音停,诸葛亮早已泪流满面。
      同样泪流满面的还有孔融,短短一个月,太子爷从一个不学无术的坏小子,蜕变成了忧国忧民而又满腹才学的大汉储君,他这是喜极而泣。
      刘冯也把自己给唱的落下两行泪来。
      这首卧龙吟,虽然唱的是诸葛亮的心境,可抒发的却是每一位自命不凡、却不能得志的男儿的心声!
      这世上,没有谁认为自己天生平凡,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自命不凡!
      就像前世的刘冯,他生长的时代,普通百姓生一场大病,就会让整个家庭倾家荡产。
      普通百姓想在城里买一套房,代价是当几十年的房奴。
      普通百姓想在晚年幸福的活着,不可能!他们没有退休金,只能活到老,劳碌到老!
      普通百姓想让子女上一所教育条件好的学校,抱歉,你买不起城里房,上不了好学校!
      学生时代,刘冯对这些不公现象深恶痛疾,他发誓,等自己以后长大了,一定要扭转这种局面!
      直到进入社会他才发现,面对这种局面,他也只能望洋兴叹,所谓扭转局面,只能在梦里实现!
      堂堂七尺男儿,哪个不想成为为民请命、受万民敬仰的大英雄?
      现实之中实现不了,刘冯只好将这份为民请命之心敲成一段段文字,让自己笔下的一个个主人公在故事中去完成……
      一旁的蹋雪小公主可没刘冯孔融诸葛亮他们仨的心境,她只是觉得刘冯唱的这曲子挺好听!
      “殿下!”孔亮二人异口同声一声呼唤,一齐跪在了刘冯面前。
      刘冯这次没再扶诸葛亮,他退后一步,也双膝跪地,郑重其事的给诸葛亮磕了一个头。
      “使不得殿下!”诸葛亮见状,忙爬起来搀扶刘冯,“殿下乃大汉储君,焉能给亮一介草民下跪!亮万死不敢承受!”
      刘冯并不起身,他双膝跪地,仰起头来凝望着诸葛亮的目光。
      “孤想请卧龙先生作为孤的军师,助孤兴复汉室,还天下万民一个盛世太平!”
      诸葛亮松开刘冯,跪地再拜:“从此以后,亮将一心一意辅佐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25章 卧龙岗上卧龙吟[2/2页]